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9)

时间:2009-11-02 11: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试题重视基础,紧贴教材,回归课本,这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不少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如文科第1、2、3、4、6、8、9、10、14、15、17、18、19、20等共14个题,理科第1、2、3、5、6、7、9、10、13、15

  试题重视基础,紧贴教材,回归课本,这对中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不少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如文科第1、2、3、4、6、8、9、10、14、15、17、18、19、20等共14个题,理科第1、2、3、5、6、7、9、10、13、15、17、19等共12个题都源于教材。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现行高中教材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数学知识,所用到的方法也是通性通法。

  ◆以中档题为主,基本上没有送分题,每道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

  往年高考中基础题、中档题、难题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3比5比2;今年的高考题中,加大了中档题分量,减少了基础题的分量,送分题明显减少。即使是基础题解答也不轻松。如理科第1小题要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交集。涉及到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交集的概念。第2小题把(a bi)3按两数和的立方公式展开较繁,若复数(a bi)3是实数,还需对展开的式子进行运算,这些解法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办到。填空题13、14、15题均属中档题,特别是15题运算量大,16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对学生语言正确表达要求很高,没有可以轻松得手的送分题,即使第一个解答题17题,也因运算量大和思维量大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正常解答。

  ◆对运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客观题(理科)第1、2、7、13、15题,所有的解答题涉及字符运算比重加大,即使是数值运算,运算量也很大,如第15题不仅要解方程组,而且∣FA∣与∣FB∣的比还必须分母有理化、化简。很多学生因运算繁杂而出错,解答题每个题运算量都很大,且对运算准确性要求很高,由于运算出错,导致全盘皆错。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求我们除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平时过硬训练还是要认真对待。

  ◆试题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函数方程思想贯穿于始终。理科第2、13、17、20、21、22题等;文科13、17、18、21题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试题,有效避开了繁琐运算,提高了解题速度。如理科第3、4、5、8、10、11、12、15、19、21题等,文科第1、3、4、5、6、8、10、12、15、20、21、22题等。分类讨论、整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在6个解答题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这是对理性思维的深入考查,体现了数学人文教育的功能。

  ◆新编试题在整个试卷占据一定的数量

  创设新题,稳中求新。今年文理科试题有不少原创和新创的好题,如理科第12、16、18、20、22题,文科第12、16题等,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新问题,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试题解答中折射出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

  此类错误比较常见,例如:理科第17题是考查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两角和公式、正余弦定理的多个知识点的试题,但学生解答中错记公式,错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出现SinA=1-Sin(B C),Sin=1,忽视角的范围,由CosB=-5/13,得出SinB=12/13,导致正弦函数值出错。再如概念不清,认为两组对面平行、侧面是平行四边形等是空间中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

  2.计算能力较差

  计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之一,由于不能正确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调整能力不强,运算出错失分现象严重。如理科15题,第一个障碍是解方程组时出错,第二个障碍是FA与FB的比值化简不过关,出现很多错误答案,再如文、理17题,由于数值较大,以及公式选用不当,导致运算繁杂出错。如理科18题,已经知道P(A)=1-(1-P)10,并知P(A)=1-0.99910,就是不能正确解出P=0.001。后面解答题因运算失误导致不得分,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总之,考生看到运算量大,心情就烦躁,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导致计算准确性不高的大忌。

  3.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

  如文、理15题都是一道解析几何题,一边读题,一边画个示意图,图解直观化已知,就能帮助理解题意,快速找到思路,但许多学生死算,导致运算不过关而失误。再如文科18题正确使用公式,重视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理想分数。但方程思想意识不强,只考虑d0,忽视d=0,缺乏分类意识,丢掉本不该丢的分。再比如文、理科的立体几何题,如采用向量坐标系法得分率远远高于传统的证明方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