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18)
17题较简单,表面上看考查的是城市的增加,但关注了两大热点,即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9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提出了新问题。另外,此题资料中的驼峰航线位置提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
17题较简单,表面上看考查的是城市的增加,但关注了两大热点,即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9题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提出了新问题。另外,此题资料中的驼峰航线位置提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与坚强,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援助。所以这是转换视角对汶川大地震的深切关注,也意在强调不仅抗日战争中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卷对热点既有直接的考查,也有换角度考查,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光关注热点是不够的,要有新视角、新问题、新思考。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利用好课本十分重要。应熟练地掌握课本的内容,特别应留心挖掘课本的隐性知识,如注释和与之匹配的图片表格等,了解各章节的重点,通篇把握历史背景,做到主干知识逐个击破;注重掌握重点、难点,如20,37题涉及的工业革命,清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19题考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均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
2.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选择题的备选项目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结论或表述,非主观试题更是如此。所以,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同学们应养成思考习惯,拓展思路;做练习时,也要有所选择,不搞题海战术,精选精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举一反三。
3.不避热点,结合课本。这种热点包括三层含义:时事热点、知识热点和课改热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接触新的史学观,多听、多练、多积累。
总之,今年的历史试题覆盖面广,稳中有变,变中有新,但没有超越课本的范畴。另外,即便有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史料,但只要学生具备基本历史知识,也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判定,得出答案。在历史试卷中,这样的出题方式就给教师和学生敲了警钟:往后复习除了关注历史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学科的实用性。
试卷点评地理难度不小但不刁钻
点评教师:
青海湟川中学颜鲁魁
青海师大附中李积鑫
【试卷评价】
2008年我省高考文科综合仍采用全国卷Ⅱ,地理部分与2007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相比,延续了去年的思路,命题质量高。试题以图、图表为载体,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强调学以致用,重视情境材料的创设,突出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比较、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迁移运用地理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整体上卷面自然地理内容占绝对优势。弱化热点问题,回避了奥运、雪灾、能源等热点,但间接考了节能减排热点。
【难度指数】
难度稳中有升,但不刁钻,命题仍然遵循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整体而言,选择题难度不大,综合题部分每个人都能答,但要答全面、准确,就要学会找角度,找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非选择题部分学生较容易回答,分析难度比选择题部分小。
【试卷结构及知识点考查】
1.选择题部分:1至11题以一题多问的形式出现,第12题是一个单独题。其中第1、2、6、7、8、9、10、11题为自然地理部分。第3、4、5、12为人文地理部分。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涉及等高线地形的判读、海拔高度及面积计算;工业布局、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中国国土区域差异、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分布特点、洋流对沿岸环流的影响,地形因素对热量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地理学中阴阳与现代地理的结合等。其中难度较大的、学生历届最容易出现的应是选择题第6、7、8题,属于宇宙环境中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内容。出题新颖,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由定性分析问题、描述问题转向定量描述问题的能力,属于难度最大的部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