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26)
CO2(g) H2(g)CO(g)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
CO2(g) H2(g)CO(g)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试题难度:较难
考查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一大难点,而等效平衡又是让学生最头疼的知识点,所以这道题估计是出错率最高的试题。
备战高考手册
【例六】
试题难度:较难
有机推断:重现率100%,以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能力为主。命题时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信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以考查学生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推断和书写,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同分异构体的确定等。环环相扣,解题时需有较强的推理能力。我个人认为相比今年的全国Ⅰ卷29题此题较为简单,但由于框图较大;烃的出现是在框图的中间而不是像以往练习在两端;烯烃出现的不是常见的加成反应而是取代反应等各方面等原因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
(4)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3分)
(5)CH2=CHCH2COOHCH3CH=CHCOOH(2分)
【对2009年高考学生的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2.关注经典试题,注意经典试题的变式。
3.专题训练:复习知识,训练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验题训练:对中学化学的基本实验要从实验原理、操作、现象、文字表达等多方面进行训练。
5.强化解题指导:从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准确表达等方面严格训练。
试卷点评生物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沈雯婷
青海湟川中学中级教师张彩芬
【试卷评价】
2008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加强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能力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注重了热点问题的考查,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纵观整套生物试题,试卷结构、题型、分值与近几年安排相同,生物试题总分值为72分,选择题5道,30分;简答题2道,42分。此次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物质基础、新陈代谢、遗传、生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免疫、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内容。
【难易程度】
今年选择题难度不大,基础题占很大比例,更加注重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忆与再认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简答题难度适中,但是注重基础,回归课本,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仍为今年高考试题的特点,但试题总体难度比2007年高考试题有所增大。
【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点:考查的是植物体内必需矿质元素的概念、水培法验证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方法。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正确选项为D。对必需矿质元素的概念模糊,运用完全培养液验证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好,是造成这道题失分的原因。
2.难易程度:容易
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考点: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稳态,考查知识点主要分布在高三选修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道题正确选项为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内环境。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PH、渗透压、温度)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健康的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保障。对内环境概念的准确识记,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PH、渗透压、温度)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理解,是分析判断这道题的关键,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是这道题错答的原因。(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