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21)
【存在问题】 通过阅卷,我们对卷面认真分析,针对失分,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对一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未能正确理解,无法灵活地将这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应用于
【存在问题】
通过阅卷,我们对卷面认真分析,针对失分,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对一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等的物理意义未能正确理解,无法灵活地将这些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部分学生对符号、公式的书写不规范;一些学生未能将学过的知识很好地综合起来,特别是在求解综合题时下不了手,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导致失分;部分学生未能正确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了分;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物理术语描述概念,解释现象,出现大量描述性语言,既对解题帮助不大,又浪费宝贵的时间;部分学生过于粗心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
通过以上对考点、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训练: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的理解,做到灵活利用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求解实际问题;加强审题训练,在高三模拟阶段,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将解题中文字说明和计算过程(公式等)有机结合,特别是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简明扼要的说明,这样节省时间;加强知识的综合训练,做到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灵活运用于一些综合求解问题中;注意在物理解题中数学(几何)知识的运用;及时了解与国家科技创新相关的知识,并利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一些问题(如:嫦娥一号)。
命题灵活突出主干
点评教师:
青海师大附中段刚
青海湟川中学高级教师刘青驹
【试卷评价】
物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2005年和2006年物理试题选拔不够明显的特点,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试卷结构】
今年物理部分的试卷结构没有变化,整卷热学占6分、光学6分、原子物理6分、力学58分、电学44分,分数设置基本合理,易、中、难的搭配与考纲基本一致。
【难度指数】
与2007年试卷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一步确定了高考物理题的命题趋势。突出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题目情景设置比较经典,在设问上求变求新。整卷各个大题均本着入手容易,解完较难的原则,实现了易、中、难的合理搭配,具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对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考查。
【试题特点】
命题灵活,突出主干
比如14题,考点是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的理解及气体的内能变化。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气体分子间的势能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就容易出错。因此,学生必须理解气体分子的体积,掌握气体压强的产生以及气体内能变化的分析。
再比如20题,很多考生判断不清B选项是否正确。如果认识到光子具有动量,难题就容易突破了。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结合能和能量守恒就容易出错。再比如21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的图像,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导线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部分对应的有效长度,就容易出错。
【知识点考查】
计算题较新
23题考查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及平抛运动。若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就不能正确求解最终结果。子弹打木块模型是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综合应用的主要模型,大多数同学往往只注意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表达式的书写,而忽略了最终结果的求解,因而在考试过程中结果出错,所以平时在训练中也要加强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24题物理过程不复杂,要求考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及功率的求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要准确。学生出错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应用平均值求解平均速度、平均电动势与平均功率。平均值的应用是求解物理问题的一种主要方法,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则可视为两速度的平均值,求解总功率时,也可利用平均电动势。但应注意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平均值时,平均值也并不一定等于各值的平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