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9年高考——2008年高考试卷大盘分析(5)
(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试卷反映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阅读题的答卷上,逻辑思路、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缺陷。此外,审题不严谨,如默写名句名篇是两题选一题,但很多考
(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试卷反映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阅读题的答卷上,逻辑思路、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缺陷。此外,审题不严谨,如默写名句名篇是两题选一题,但很多考生两题全答,给阅卷教师在阅卷的选择上带来不便。
阅卷点评作文考生整体写作水平不容乐观
点评教师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多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高考语文中的作文试题历来受人关注,每年高考,随着开考那一瞬间试题的公布,争议之声便喧嚣不止,甚至在阅卷结束、招生工作展开之后,关于作文命题妥当与否的争论依然不会尘埃落定,今年也不例外。
【2008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
材料:一只小海龟爬出海滩的沙穴,为所属的龟群侦察外面是否有危险,当盘旋在天空的老鹰准备叼走小海龟时,却被一位游客驱逐,好心的游客护着小海龟爬进大海,由于小海龟带回的错误信息,等龟群鱼贯而出时迎接他们的却是在外面等待时机的鹰群。
要求根据材料自主选择角度、自主立意、确定标题与文体。
【声音】
面对这个题目,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赞成者认为材料提供给考生思考的空间是开放的,可以多角度立意,可以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者的声音则针锋相对,认为该材料阐发的题意是一个科学式的命题,即尊重客观规律,这种不容置疑的题旨难以作驳论文章,限制了写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空间。
一个要面对数十万计考生的作文题目,引发莫衷一是的种种意见本不为怪,但这种妥当与否的争论多少显得有些无谓,因为考试的题目与答题的要求是给考生在同等条件下提供了一个有限制的测试规则,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之一便是让考生在规则的限制范围内将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说,题目本身并不存在是否妥当的问题。
【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与往年相比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是继续强调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立意的写作要求;二是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否则将被扣除相应的分数。前者从2006年开始便有了明确的规定,显然是对曾经风行一时的话题作文存在缺陷的补救,话题作文在立意上比较灵活与开放,给予了写作者较为自由的话语空间,但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因此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对于高考学生写作的审题能力的测试缺乏效力,所以限制作文立意的范围,目的在于加强对考生准确把握题旨能力的考查,有人将这种作文称作新材料作文。后者则是对前些年高考作文写作中将自选文体体裁不限的规定错误地理解为可以模糊文体界限,导致文体意识淡薄的四不像作文泛滥现象的强力纠正。无疑,这些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的变化,是需要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和力求在高考中获得理想成绩的高中生引起足够注意的。
【考生整体写作水平不容乐观】纵览2008年青海高考作文,虽然出现了一些立意深刻、表达准确、符合文体规范、语言流畅明晰、书写工整、让阅卷者击节赞叹、获得高分的优秀作文,但绝大多数的作文还存在着立意平淡、内容贫乏、文体含混、语言枯涩等问题,高考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显然不容乐观。出现这些缺憾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唯高考马首是瞻,一味揣测命题思路、急功近利地强化应试技巧,缺乏对写作规律的遵循,忽视对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更缺少对写作者主体的心灵、情思、修养的宽度和深度的拓展与培植,这不能不说是高考作文不尽如人意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结合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反思、认识平常作文训练中方向的迷误与方法的失当,进而选择正确的途径,然后逐步摆脱高考八股思路的纠缠。
【问题剖析】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