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中国高等教育省际竞争力:广东有钱没文化(2)
高校密集区中,北京和陕西高校学生数量大,人口均学生数和GDP均学生数都较高。尤其是陕西,GDP总量较小,GDP均学生数过大,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经济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是典型的“穷省大教育”。广东、浙江等沿海区
高校密集区中,北京和陕西高校学生数量大,人口均学生数和GDP均学生数都较高。尤其是陕西,GDP总量较小,GDP均学生数过大,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区域经济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是典型的“穷省大教育”。广东、浙江等沿海区域,GDP均在前5名,而人口均学生数近似全国平均值,GDP均学生数则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与GDP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是典型的“有钱没文化”。
上海人口均学生数过大,GDP均学生数偏小,似乎是一对矛盾。但上海的经济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美国人口均学生数(590人/万人)相比还很低,所以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在校生人数,提高其GDP均在校生数。上海市政府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早已做出规划。近期该市基本完成了“2 2 2 X”的高校形态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匹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高校稀疏区的青海、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数少,甚至没有进入200强的学校,导致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足。天津由于高校学生多,人口均学生数偏大;贵州则相反,高校和在校生数少,所以人口均学生数偏小。黑龙江、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足,GDP均学生数偏大。
综合衡量区域的大学与人口的匹配状况(见表1),我们发现沿海和东北的大学优先于人口发展,中部持平,西部大学则滞后于人口发展。沿海大学和在校生占全国比例分别超过当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中西部合起来两项都较低,表明人口受教育程度仍是遏制中西部发展的瓶颈。此外,中国区域内的大学发展差异也很突出,比如同为东部沿海的江苏和福建,其在校生占全国比例也相差悬殊。
“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区域间发展的差距不再是资源贫乏的产物,而是如何把知识应用到现存资源中的组织和技术能力的差异,是知识差距、教育差距、技术差距和信息差距,以及由此决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赵红斌、刘念才等在《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一文中分析说,“高校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高校及其科研机构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并与企业对接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人力支撑、技术创新和辐射作用,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引领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看来,未来怎样合理地让各区域及其公民享受均衡和平等的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表1
中国省级区域人口、GDP 均学生数不均衡状
GDP 名次 | 省份 | GDP (亿元) | 常驻人 口(万人) | 人均 GDP(元) | 在校人 数(折合) | 人口均 学生数 | GDP均 学生数 |
1 | 广东 | 37775.49 | 9449 | 39978 | 598228 | 63.31 | 15.84 |
2 | 山东 | 33621.32 | 9367 | 35893 | 389404 | 41.57 | 11.58 |
3 | 江苏 | 33478.76 | 7625 | 43907 | 715746 | 93.87 | 21.38 |
4 | 浙江 | 22716.98 | 5060 | 44895 |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