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第一章高考作文内容锤炼:切题篇(11)

时间:2010-12-30 15:2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忠诚地说一声“谢谢”,报之以诚挚的笑脸。也许就是一声简单的“谢谢”,也会变得神奇而美丽! 【名师

  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亲爱的同学,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忠诚地说一声“谢谢”,报之以诚挚的笑脸。也许就是一声简单的“谢谢”,也会变得神奇而美丽!

  【名师简评】

  同样写感恩,本文却不落俗套,用议论文写作,不仅显示出了作者非凡的胆量与智慧,也让文章有了不同的风采。文章选例妥帖,观点鲜明。蚂蚁报恩与霍金振作的故事,一繁一简,一谐一庄,各得其妙。为增添感恩的思想魅力,文章或用丰富而精美的排比句揭示感恩的意义,或恰当地引用与诗词抒写应该感恩的对象,语言美不胜收,表达真切到位。

  押题提醒:本文适用于“感恩”“落红不是无情物”“心灵的芬芳”“神奇的生活”等相关话题的作文题目。

  保持飞翔的姿势

  林丹青

  生命中总会有晦涩阴暗的一面,但是,心灵却不可因此而笼上层层阴霾。面对阴暗昏惑,不生怨艾,拥有一种天地间广博的胸怀与境界。

  一颗蒙受诬陷的赤子之心,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没有地方,没有机会去辩解,只有一个因“乌台诗案”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精髓,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目的是想赦免自己受苦的心灵。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了淡泊与镇静。

  苏轼的人生在我看来,便是精彩之中见厚重,曲折之中见永恒。这一切似乎使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的脱胎换骨,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不理会哄闹、心无芥蒂的微笑。

  路遥,命运对他来说有太多的悲苦,但他却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战胜了如潮水般袭来的病魔。他说,当爱的暖流穿过感情的冻土地带,青春便蓬勃生长起来。他向往《白塔船》中吉尔吉斯的自由生活,渴望成为《鲁勉采娃》中坚强的爱国者。在最后的光阴里,他用生命抒写了《人生》。

  不管生命还能延续多久,勇敢直面惨淡生活,冲破心灵的重重挂碍,人生从此峰回路转。面对困厄,似乎可以淡定地释然: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

  历史上,伯夷、叔齐守节采薇,饿死首阳;屈子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他们在充斥着欲望、黑白颠倒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而在心灵世界中却完成了最神圣完美的突围。大千世界依然纷纷攘攘,现代社会也不乏物欲横流。我们要像先哲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护一颗真正淡泊宁静的心。我坚信,当我们的心灵清如明月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之水一定会澄澈明净。

  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记得用梦想之翼,仰望未来,冲破天际!

  【名师简评】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在人生的阴霾中,要拥有广博的胸怀与境界”的中心。接着,用苏轼对人生的顿悟和路遥对生命的别样解读,深入细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继而用“伯夷、叔齐守节采薇”、“屈子怀沙,行吟泽畔”等事例进行深入论证。最后在“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的呼唤中收束全文。全文素材丰富多彩,笔墨浓淡适宜,结构严谨有致。

  押题提醒:本文适用于“最美的姿势”“梦想的翅膀”“放飞”“胸怀与境界”等相关话题的作文题目。

  【华中师大一附模考冲刺】

  请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800以上。

  【写作点拨】柳暗花明,本指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喻指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写作时应从比喻义入手,而不应从本义入手。当然,如果从本义出发,而能适当引申,如表达对保护环境的吁求,也符合题意。如果仅就本义写作,不是立意上策。另外,这个成语还容易产生一个误解,即将柳暗理解成黑暗困境,而将花明理解成光明希望。若写成议论文,材料则要恰当联系现实。近年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坎坷曲折,雪灾、藏独、汶川大地震……有天灾也有人祸,但灾难反而更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开明与关怀,更展现了全国人民涌动的爱心,华侨同胞也是空间团结,中华民族的凝响力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