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4)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把发扬革命精神同坚持物质利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严肃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群众物质利益,极大损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党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的错误,要求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59页。)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改革开放后,我党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注:《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64页。)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必须同实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紧密结合,必须同现阶段按劳分配和其他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注:《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64页。)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八十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家庭创建活动;企业、村镇、社区、校园文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开发调动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精神,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借鉴吸收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方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差异,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九十年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作为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党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作风的化身。(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党的崇高威信是60年代初期我们党能够经受严重困难考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1289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9.29。),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我们的困难在这里,我们的希望也在这里。(注:《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90页。)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