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隐退的不是煤老板是煤老板方式
山西煤老板,你在网上搜索时,以下一些词汇会高频率地弹到你的眼前:挥金如土,悍马,二奶,买群楼,大字不识,暴富,原罪, 显然,这是
山西煤老板,你在网上搜索时,以下一些词汇会高频率地弹到你的眼前:挥金如土,悍马,二奶,买群楼,大字不识,暴富,原罪,
显然,这是一个让当代中国人心态复杂的群体。而现在,这一群体据说即将隐退。山西省实施的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方案即将步入收官阶段,山西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8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消息)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的判断稍显轻率。很明显,过去咱们称之为煤老板的人,即使有一些转到其他行业,但多数不过是在重组中变身为大大小小的股东而已,人还是那些人,标签换了一下,怎么就叫退出历史舞台?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宣告者仿佛欣喜若狂,这同样让人疑惑。老板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光鲜的一个词汇,煤不过是物态化的生产资料,合在一起就让人不舒服了吗?和许多利用其他生产资料赚取利润的人一样,煤老板并非天然就是一个贬义词,用一句流行的话,煤老板这个群体没有原罪。
那么,和煤老板有关的东西中,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拒斥心理?在我们看来,并非煤老板这个词,也不是煤老板这个群体,而是这个群体创造出的特有的煤老板方式。
煤老板方式有哪些特征?煤老板的炫耀式消费容易引起财富分配机制的联想,也许可以算一个,但其对社会的作用有限,又非强制性,即使列入煤老板方式,也不是最重要的。
煤老板方式对社会影响最大,而公众又无法规避这种影响的,当属下列三项:对安全的漠视;对资源毁灭性的掠夺;独富其身的发展路径。应该隐退的不是 煤老板,而是这种煤老板方式。这次煤炭企业重组,如果能让煤老板方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那的确是值得欢呼的事情。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充满期待,同时也抱有隐忧。
企业重组,变小为大,改私为公,能否使矿难的发生率降低?鉴于大型国有煤矿的矿难并不罕见之事实,我们很难认为,企业变大、改制了,对生命安全就理所当然地更加重视,就有了一套保障矿工安全的完善机制。
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暴利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种心态催生了煤老板对资源的毁灭性掠夺。资本的这种心态不奇怪,关键在于社会要有约束的力量。重组以后的企业和原来的煤老板相比,是否会稍稍节制对利润的渴望?社会约束的力量能否经此诞生并发生作用?这些问题恐怕不能淹没在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的欢呼声中。
煤老板的暴富并不表示,他身边的人群一定会从这种暴富中获益,一个事实是,即使是其炫耀式消费,拉动的也往往不是当地的内需。民众身在资源丰富的地方,自己难以分享,最后却还要承担资源一旦枯竭所带来的各种痛苦,煤老板时代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后煤老板时代会不会有所突破?
煤老板退隐了,如果煤老板方式依然活跃,我们所艳称的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只能是说说而已了。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