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政治复习 > 学术文摘 > 文章正文

让民工女儿站窗外听课,于心何忍

时间:2009-11-02 12: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小女孩郭晓晓(化名),是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王庄村6组人,今年6岁,曾在登封市滨河路小学上学。但因她是农民工的女儿,结果没上几天学

  小女孩郭晓晓(化名),是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王庄村6组人,今年6岁,曾在登封市滨河路小学上学。但因她是农民工的女儿,结果没上几天学就被清理出课堂,但郭晓晓不想离开学校,只能站在窗户外听课,一听就是20多天。

  仅仅因为郭晓晓是农民工的孩子,她小小的年纪便不得不接受站在教室的窗外,双手抓住窗户上的钢筋,向教室里不停地张望的残酷现实。不知道当郭晓晓在经历20天窗外听课生涯时,她幼小的心灵从此会不会蒙上一层阴影?不知道眼看着农民工的孩子郭晓晓站在窗外听课,那些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本来就有某种优越感的城里孩子,会不会从此进一步增强其某种优越感?

  让农民工孩子站在教室的窗外听课,于心何忍?然而这令人心酸的一幕不仅在登封市滨河路小学发生了,而且是那么的真实。发生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固然学校有学校的苦衷,例如,当地教育部门有规定,孩子上学不能择校,应实行片区入学。但我认为更关键是学校缺乏灵活变通的措施和缺乏对农民工子女的人文关怀。设想,倘若郭晓晓是当地教育局领导、这所学校校长或这所学校老师的子女,他们还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幼小的心灵受伤害而无动于衷么?不会,而且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与城里孩子处在同一片蓝天下。

  如果说将郭晓晓赶出教室门外多少反映了滨河路小学有关领导和老师心硬如铁,那么,发生这令人心酸的一幕以及偌大的一座城市,居然放不下一张农民工孩子的课桌,则绝对是当地教育管理者的失职和冷漠。原因很简单,一天、两天、一星期,不知道一个农民工女儿站在窗外听课情有可原,20天过去了,居然捅到媒体了,才可能被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知晓,这不是当地教育管理者的失职和冷漠是什么?

  郭晓晓的遭遇经过媒体披露后,可能很快引起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那么,还有更多暂没被媒体披露的李晓晓们、赵晓晓们的遭遇呢?各地是否也应该举一反三,来个拉网式的全面检查和纠正?因为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传递给8亿农民一利好的政策信号中央将采取八大举措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其中就包括让民工充分享受市民待遇,在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城里人平起平坐。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