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藏高考填报志愿服务手册(7)
客观知己准确知彼 特邀嘉宾: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陆辉、祁校骏 关键词:冷门热门仔细思量 [专家支招]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切从考生实际出发。 到底什么样的学校算是好学校?这是填报志愿时家长与考生共同的
客观知己准确知彼
特邀嘉宾:青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陆辉、祁校骏 关键词:冷门热门仔细思量
[专家支招]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切从考生实际出发。
到底什么样的学校算是好学校?这是填报志愿时家长与考生共同的焦灼。
本来就有“千校一面”之说,那么多的综合性大学,谁能说得清,它们互相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而另外那些原本“特色鲜明”的学校,这些年又几乎都已通过改名,成功地抹去了自己的特色。
要穿透校名的迷雾,最简便的,是读各学校的校史,特别是它们的“改名史”和“合并史”。由此,可以不为某些“排名”所惑。那些近几年一所学校都没“并”过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争得目前的较高排名,几乎全靠自己的老底子,跟某些通过“并校”虚胖起来的名校,不可相提并论。原先每年招千把人的,现在恨不得招一万人,这样的学校你也要小心。由此,既可以识破某些名字唬人的牛校“出身”的微贱,又可以发现某些“自轻自贱”的学校“史前”的辉煌。你以为你改名叫“XX理工大学”或者“XX科技大学”我就不认识你了吗?或者,你以为改成这样的名字就占便宜了吗?我本人每到叫这样名字的学校采访,总忍不住先问人家:“您原来贵姓?”有很多学校改名改得让我扼腕痛惜。
要想不被校名迷惑,甚至还要钻研一番你欲填报的某高校某专业的“专业史”。牛校不是每个专业都牛,好多名声显赫的重点高校的中文系,20年前不过是上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研室”,其外语学院则是原来的“公共英语教研室”。即便是历史悠久的老专业,也不见得在同行中有地位。如今“千校一面”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职称改革造成的。不分学校水平高低、专业水平高低,一律按同样的比例评职称,使我们失去了辨认实际办学水平的一个最简捷的标尺——教授数。此前,职称所代表的业务水平,也就是职称的“含金量”,是从北大到各地师专全国统一的。我的母校一直号称“文史见长”,怎么个“见长”?你数教授人头就是。恢复高考之初,中文系共有8位正教授,历史系共有5位正教授,其他所有的文科院系一个正教授都没有。现在,你要再夸哪个专业教授多,也就等于夸这个专业人多而已。所以,大家至少要查明白那一轮职称改革之前各学校的“专业史”。
其次,为了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负责,家长要尽量了解报考目标学校的“校风”。“校风”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每日每时都会影响并且最终将会决定孩子的人生道路。而要了解一个学校的“校风”,最便捷的渠道可能就是该校的“贴吧”和BBS。那些“贴吧”上同学们整天叫苦叫累、骂作业太多考题太“坑爹”的,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那就是真正的好学校啊!
功课“压力山大”、管理严格死板的学校,可能是怕把考生吓着,都不太宣传自己这方面的亮点。这账其实算得不对。去年我参加新生家长会,听学校领导讲,该校的校规有一条:“考场舞弊,立即开除”。之所以“立即开除”,在当场考完后马上张榜公告,是为了不给家长“找人活动”的时间。你就是当再大的官,听说后打电话过来,黄花菜都凉啦。听了这话,家长们都鼓掌。看来,大家都很欢迎学校抓严点儿。
当然,读大学是被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理解为就业的重要阶梯,认为只有读名牌大学,上热门专业才能有好的就业前景。其实,大学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历练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只要通过大学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论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在当今充满竞争和机遇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当前,社会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没有读完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高考填报志愿切忌盲目追求名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要过分考虑地域、交通、气候等自然因素,切不可把四年大学学习当成一次长时间的旅游,一定要从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出发,也许离家很近的地方就有不错的学校供你就读。专业选择要从考生实际出发,多听听考生自己的意见,从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要符合考生意愿,这样他才能读得好、学得精,今后才会有施展才华的基础,而家长的意见和一些所谓懂行人的指导,都只能做参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