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天津大学全方位解读及报考指南
天津大学北运河畔 巍巍天大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集中国工业发祥地、洋务运动重镇和维新变法策源地于一身;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巍巍学府,肇基北洋,拥有116年历史的天津大学,是
天津大学
北运河畔 巍巍天大
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集中国工业发祥地、洋务运动重镇和维新变法策源地于一身;近代中国看天津,看天津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巍巍学府,肇基北洋,拥有116年历史的天津大学,是中国横跨三个世纪的高等教育的探索者,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近代科技、工业人才的摇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
肇基学府 洋洋大风
海河流资润泽,哺育了津沽大地上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
天大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这标志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创办之始,它就以美国哈佛大学为蓝本筹建,援引先进教育模式,分学门分班授课,成为我国设立分科大学之始,其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的校风享誉海内外。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校,次年定名为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大学。该校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由清朝钦差大臣堂裕颁发给法律科毕业生第一名王宠惠。
如今的天大地处南开区,卫津河从门前流过,南靠天津标志性建筑天塔。遥望东门,如一顶古代官帽。阳春三月,记者从东门走入校园,北洋广场的北洋大学堂纪念亭展现在眼前。第一张大学文凭、校歌、校训在纪念亭里的石碑上刻着,一百年前中国大学生的豪迈气魄跃然碑上。穿过北洋广场,敬业湖近在眼前,这只是天大校内四个湖之一,与青年湖、爱晚湖、友谊湖一样,都是学子晨读的好去处。
走过116个春秋的天大,从早期作育人才,兴学强国的使命到现代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爱国奉献;早期的天大,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如今的天大在学科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51个本科专业、150个硕士点、92个博士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历116年历史的天大,为我国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众多风云人物均曾在这里就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大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崔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小钧等均为该校毕业生;天大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百年风华 再攀高峰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这首校歌,每位天大学子都耳熟能详,它总结了天大前身兴学育人、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促人奋进,催人向上,激发天大学子埋头苦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
其实,学校很多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靠前,但很少宣传。我填报志愿前,也不知道学校学科实力那么强。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09级学生魏广洋眼里,天大是一所低调、务实的学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天大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三,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和进入前三的学科数在工学领域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光学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二,建筑学、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