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留北京还是选外地?(2)
有的考生和家里矛盾大,希望摆脱家庭束缚。有的考生甚至所有志愿都报考外地高校,北京高校一个不报。这其中带着赌气成分,不能算是理性选择。 温方认为,考生填报外地高校志愿,反映出青少年独立意识很强,而父母往
有的考生和家里矛盾大,希望摆脱家庭束缚。有的考生甚至所有志愿都报考外地高校,北京高校一个不报。这其中带着赌气成分,不能算是理性选择。
温方认为,考生填报外地高校志愿,反映出青少年独立意识很强,而父母往往认为,孩子独立能力欠缺,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将来遇到问题不会处理。家长很不放心。选择专业,还是要以兴趣、发展前途为参照内容比较好,一定要理性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自己喜欢,社会有广泛需求,两者结合考生学的有劲。奔着专业去,奔着理想去。
对于考生和家长闹情绪选择报考外地高校,温方认为,情绪化的选择,是一种幼稚的表现。选择高校和专业毕竟事关考生今后的发展,不能仅因为一时情绪做出冲动的选择。对此,家长要主动与考生沟通,解决思想上的疙瘩,理顺心态,然后再填报志愿。(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高校说
外地高校逐渐被认可
吉林大学招生办老师韩冰雪:从近几年吉林大学在北京招生的情况来看,2003年以来在京招生分数线逐年提高,说明家长、考生对到吉林大学上学更加认可。学校也愿意到北京招生。从录取的考生来看,北京生源普遍综合素质比较高。北京来的学生虽然高考分数不是最高的,但是到大学后发展后劲挺足,在社会交往、活动、视野也比较宽。目前,吉林大学每年在北京招生稳定在
100人左右。前些年,家长主要担心毕业回京问题,现在北京市有一些相关政策,宣传也比较多,这方面的顾虑相对少了一些。(北京考试报记者 姜殿军)
外地高校重视北京考生
浙江大学招办老师黄任群:浙江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十分重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做招生宣传。有些北京、上海的考生不愿意离开家乡,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北京、上海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可以满足很多考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北京、上海也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同时,浙江大学所在的杭州也是我国发展比较快的地
区,在杭州、长江三角洲地区学生也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浙江大学近年来在办学实力、科学研究、硬件设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北京的同学可能会担心气候、饮食等方面不适应。杭州的气候的确比较湿润,但学生现在都住进了4人间的学生公寓,新的宿舍楼还配备了中央空调,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不适应。
学校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比如保送本校研究生、推荐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读研等。选择就业的同学大多是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宁波等沿海地区工作,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北京考试报记者 姜殿军)
考生说
考生一 到外地逃避父母唠叨
北方交通大学的高三学生小鹏,对外地高校报着既向往又犹豫的态度。小鹏说,希望去外地是因为他特想摆脱父母,从小爸妈就对他很严厉,到了高三,妈妈唠叨得更厉害了,跟同学打电话,妈妈在一边都特别留心。他觉得到外地上大学一定比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自由得多。可是,从小在北京长大,对外地一无所知,小鹏也很怕去外地,怕跟当地同学相处不来,被本地人欺负,
目前仍犹豫不决。(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考生二 花费大外地求学不值
西城区考生晓晨觉得到外地上大学,花费要比在北京上大学多。上海、广州、大连等大城市的消费水平跟北京差不多,即使普通城市消费低一些,总要多余地负担往返车票、长途电话费。在外面上学,如果打牙祭还得去饭店,比在家里改善伙食贵多了。(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 坤)
家长说
家长一 舍不得乖女儿离家
女儿在北京八中读高三的苗阿姨已跟孩子约好,高考填报志愿就在北京地区的高校中选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