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6)

时间:2009-11-02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例二:(2001年全国卷第10题)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


例二:(2001年全国卷第10题)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答案:C 判断依据: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由此无法推断出“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的结论。 《光明日报》撰文的作者引用《三才图会》作为“飞廉铜马”命名的证据。作者批驳“飞廉铜马”这一命名,采取批驳论据的方法。作者借用《四库提要》来批驳《三才图会》,可见《四库提要》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故A项正确。 B项表面上是推断,实质是在叙述一个事实,能注解《淮南子》或《楚辞离骚》的人肯定可以称为“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光明日报》撰文的作者命名“飞廉铜马”,从他的论据看,是希望把“马”与“燕”结合在一起来命名。本文作者命名“紫燕骝”或“飞燕骝”,也是希望把“马”与“燕”结合在一起来命名。在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二人是相似的。故D项正确。(此题很有区分度,是一道好题。)
2004年的15套高考试题中,除北京卷和上海卷外,其它试卷都设置了此种题型。师生备考时还可以参考类似试题:2004年春季安徽、北京卷第9题、2003年夏季北京卷第10题、2003年春季安徽卷第10题A项、2002年全国卷第10题、2000年全国卷第20题。

三、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和高效的阅读方法
社科类文章的命题是12分,在考场上本着一分钟得一分的原则,考生花费的时间应该不少于12分钟。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同时又保证后面的题目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考生可安排12―15分钟来解答此题。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反复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最后发现,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此题准确率较高。
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做题节省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原文中去找信息。比较尴尬的是碰到自己不喜欢的材料,第一遍没有把握文章内容,每做一题你可能都得把原文再读一遍。这在考场上是最忌讳的。因为占用太多的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特别注意题干是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有些考生往往因为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的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有时考生虽然排出了三个选项,对剩下的选项仍持有怀疑态度,这在高考命题中很正常,大胆选择,不要迟疑,因为其它三个选项都有明确的排除依据。往往作为答案的选项,考生一般觉得模棱两可,这不是考生的理解问题,有时候是命题者命题的严谨性问题。

说明:本文所列举的例题涉及的完整试题,在我们的网站里都可以找到,并且有详细解答。请进入http://www.ld.nbcom.net,点击“试题下载”栏目即可。


针对性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中对荔枝的介绍有这样的记载:“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