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3)
例二:(2004年全国卷三第10题D项)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所以化学药品也将会永无止境地研制下去。本项把或然说成必然,D项提供的推断前提少了“似乎”一词,前提把或然变成必然,推断的结
例二:(2004年全国卷三第10题D项)药物喷洒的发展过程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所以化学药品也将会永无止境地研制下去。本项把或然说成必然,D项提供的推断前提少了“似乎”一词,前提把或然变成必然,推断的结论也是必然的,前提错误,推断的结论便错误。
4.混淆程度深浅
例一:(2004年春季安徽、北京卷第10题A项)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根本无济于事。本项混淆程度深浅,“根本无济于事”与本段内容不符,判断依据是“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只能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例二:(2002年全国卷第10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本项混淆程度深浅,本项由“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得出“沙尘暴必将被人类所利用”的结论,这种归纳法在此无法成立。
5.颠倒因果关系
例一:(1999年全国卷第17题A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本项颠倒因果关系,根据原文第一段的内容可知,在假设的前提成立“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技能”的条件下,得出结论“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
例二:(1999年全国卷第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本项颠倒因果关系,判断依据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
6.强拉因果关系
例一:(2004年全国卷三第10题B项)化学药品和辐射线能够改变生物的根本性质,所以治理环境污染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化学药品和辐射线。本项强拉因果关系,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例二:(2004年湖南卷第10题A项)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本项强拉因果关系,本选项名为推断,实质是判断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两个因果关系分句的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
二、重视考生答题时常见的错误题型。
笔者从1999年开始每年带高三学生,训练社科类文章的试题是1992年以来历年的高考试题。笔者平时统计发现以下几种题型是考生常犯错误的。
1.对某一概念最准确解释的判断 此种题型一般要把握对概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一个概念的明确定义是:概念=种概念 属概念。命题者一般在属概念上设置的错误是考生很难做出正误判断的,而“种概念”正是此概念区别于彼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一:(2004年全国卷第7题)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胳、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答案:B 命题者抓住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三个特点来命题:一是人类胚胎干细胞位于囊胚中,二是人类胚胎干细胞未分化,三是人类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依据特点一排除A,因为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不是人类胚胎干细胞。依据特点二排除D,因为成人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依据特点三排除C,因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而被认为具有全能性,并不能说人类胚胎干细胞就具有全能性。
例二:(2004年浙江卷第7题)对“过敏反应”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过敏反应是指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B.过敏反应是由个体差异和遗传带来的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超敏反应,如哮喘病。
C.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