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时间:2009-11-02 1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许多学生做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准确率非常低,尤其文科学生,常为此着急。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社科类文章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做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准确率非常低,尤其文科学生,常为此着急。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社科类文章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适量训练,在短期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谈谈如何快速准确阅读社科类文章,提高得分率。
高考选择社科类文章有明显特点:时代感强,内容单一,思路明晰。平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文史知识》和《科学博览》等杂志,主要是让学生适应选文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做历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命题规律,明确命题者设置错误项的手段,对学生常见错误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分析,有的放矢,定会事半功倍,快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备考经验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抛砖引玉。

一、了解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命题者一般从两个层面来拟定错误选项,一是曲解原文信息,二是依据原文信息错误解说或推导。要辨别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前提是读懂原文,把握原文信息。在判断一个选项错误时,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我们做完试题,核对答案的时候,往往对正确的选项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但是我们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我们只有忠实于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多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我们对正确的答案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要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除了读懂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把握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一)曲解内容(命题者错误地陈述或解释文章的信息)
1.定义有误
例:(2002年全国卷第7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答案:A 此题考查的实质是要给“沙尘暴”下定义。如果明确这一点,只有选择A项,它首先说明“沙尘暴”是“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的结果是“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这些都是解释“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B项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是准确的解释。C、D项都只说明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也不能算作准确的解释。
2004年的15套高考试题中类似的命题有8道:2004年全国卷一第7题、2004年浙江卷第7题、2004年辽宁卷第7题、2004年江苏卷第7题、2004年湖北卷第7题、2004年重庆卷第7题、2004年天津卷第7题、2004年夏季北京卷第15题。
2.指代有误
例一:(2004年北京卷第16题A、B项)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A、B项均指代有误。“这种蛋白质”是指“CPEB”而非指“朊毒体”。
例二:(2001年全国卷第19题B项)“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本项指代有误。本项中“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应指“紫燕跃武”“赤兔月空”二句。
3.张冠李戴
例一:(2004年重庆卷第9题D项)泰讷的说法不是对技术绝望,而是对人类滥用技术的严厉警告。本项张冠李戴。本项陈述对象是“泰讷的说法”,而题干设置的语句是“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陈述对象是“我们”。
例二:(1998年全国卷第25题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本项张冠李戴。判断依据是“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尤其”一词说明后者相对前者的危险更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