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学史 > 文章正文

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教科书的建设与发展(5)

时间:2009-11-02 11: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1954年和1955年的两次精简的主要内容是: 初中:水闸、简单机械的效率、熔解热、汽化热、蒸汽轮机、热机的效率、电阻定律、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光的色散和五个学生实验(测定一种供热装置的效率;水的汽化热的测定;

  1954年和1955年的两次精简的主要内容是:

  初中:水闸、简单机械的效率、熔解热、汽化热、蒸汽轮机、热机的效率、电阻定律、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光的色散和五个学生实验(测定一种供热装置的效率;水的汽化热的测定;验证焦耳楞次定律;安装发电机模型并实验其动作;观察光线通过玻璃或水后的折射)。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运动、反向力的合成、力偶、杠杆类简单机械、压强计、虹吸现象、流体动力学、开普勒定律、引力场、驻波、附加电阻和分路、惠斯登电桥、温差电偶及其应用、赫兹实验、光的偏振、天然放射现象和人为放射现象及一个学生实验(用惠斯登电桥测定电阻)。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在学习苏联新大纲、新教材和吸收了两次精简指示的思想基础上,编订完成《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这个大纲虽然仍分总说明,初、高中大纲的说明和大纲三部分,但它在整体上体现了1954年4月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和1956年开始在中学教学计划中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精神,因此,它在原大纲的基础上有了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它指出了中学物理教学,在实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这一中学教育的总任务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就是说,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服务,而不能为别的什么服务。显然它是符合和适应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的新形势的要求的。

  其次,它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应该学会使用简单度量工具和仪器的实际技能。例如在讲到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教学时指出还必须训练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来分析各种物理现象,特别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在讲到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时,又指出教师必须注意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恰当的操作方法逐步加深地向学生指出实验工作中误差是怎样出现的和减少误差的方法。还说教师在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审阅和评分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应掌握的实际技能。在讲到习题教学时,指出利用当地生产技术中的实验材料,由教师或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物理习题,以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结合生产实际上和发挥学生的技术思维上的积极作用。在讲到学生课外作业时,指出还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外的条件所能做到的实验和观察作业。此外,它在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际技能,也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如对初二年级提出的会使用重垂线,会使用简单天平;会使用测力计;会使用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能够指出内燃机模型的主要部分等十三项要求。对高三年级提出了会根据电路图(带有分路)把仪器组成电路;能从安培计、伏特计的标志上认出它的量度范围,并在工作中会正确地使用它们;会测定透镜的焦距;会利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模型等七项要求。在内容上,初中恢复了简单机械的效率、蒸汽轮机、热机的效率,高中恢复了流体动力学、附加电阻和分路等。由于加强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在高中增加了传动知识、超声波、水力和风力发电、浮游选矿法、金属压力加工和铸造等内容。所有这些,不仅充分体现了当时提出的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精神,促进了当时物理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当前的物理教学改革,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第三,明确地提出了在课堂教育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懈地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要求教师努力使教学的内容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使教学的顺序适合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使教学的方式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注意方面来等等,并在大纲每章之后,专门列出了应该做的演示实验。如在初中电磁现象一章的演示竟列了各种磁体;指南针;磁感应现象;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场图谱;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带铁芯的和不带铁芯的通电线圈的磁作用;通电的单线圈在磁场内的转动;电动机的动作;感生电流的产生等14个之多。这一方面固然是受直观性原则的积极影响,另方面也说明在物理教学中已开始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这是后来大纲中提出培养思维能力的先声或萌芽。(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