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实验的几种形式(2)
第一,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这些活动突出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因此,学生对参加活动有稳定、持久的积极性。 第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活动内容不受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内容可
第一,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这些活动突出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因此,学生对参加活动有稳定、持久的积极性。
第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活动内容不受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内容可深可浅,活动时间可长可短,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学生自己可以控制活动的进程,富有伸缩性和灵活性。
第三,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没有考试造成的心理压力,学生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去探究物理问题,索取知识。
3.加强指导,是做好小实验的保障
做小实验要认真观察、重在感知。由于自由度大,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条件,控制实验的进程,所以能深刻感知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一般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所以,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取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引起认识的兴趣,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准备条件。通过课外小实验养成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此,指导课外小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布置课外小实验应向学生讲清实验的任务,观察的内容,注意的事项。并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要求做到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善于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第二,布置小实验一般要面向全班同学做统一要求,个别实验也可自己选择,但要鼓励少数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去做。
第三,课外小实验的结果应向全班同学做报告或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以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并鼓励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做课外小实验,最好是启发学生在观察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教师应利用积极评价的反馈作用,调动学生们做好小实验的热情,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
●饮料瓶类
1.钟声响起
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动
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你听到了什么?
3.听到自己的心跳
剪下饮料瓶上半部并在瓶盖上打孔后插入一段塑料软管后,将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软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动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细听听,可以找到心跳最强的位置处于胸部左侧。
4.频率计
将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齿状,瓶盖钻孔后用筷子紧紧插入,做成频率计。用右手捻转筷子,同时用齿去碰纸片,当快转或慢转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5.独弦琴
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6.打击乐器
收集几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向瓶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仔细调节水量,可使各瓶发出不同的音调。
7.排箫
振动的瓶体和水能够发声,瓶内被吹动的空气也可以发声。将饮料瓶从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齐后用胶带绕在瓶壁上,把3个瓶子固定在一起。双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别靠近瓶口吹气,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