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实验 > 文章正文

物理演示实验"多变"的技巧和效果

时间:2009-11-02 12: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做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做演示实验,而且要重视演示实验的技巧和效果。下面仅就演示实验多变的技巧和效果举几例说明,以抛砖引玉。
  
  演示实验多变的技巧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将一次实验分解为多次强化实验
  
  一些实验,按教材要求只需做一次,但如果将实验分解成多次做,通过强化,其实验效果会明显增强。
  
  例如,做分子有引力的演示实验时,按教材要求:把两块纯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连成一块,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若将一个重物分解成100克和1000克的钩码各三、四个。演示时,先将两块纯净的铅压在一起吊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再一个一个地加挂100克的钩码,100克的钩码挂完后再加挂1000克的钩码。并在每次加挂钩码时都说:再试加一个以增强悬念。这样,学生的注意随着钩码个数的增加而集中,兴趣也随钩码拉力的增加而高涨,从而对分子有引力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又如,用验电羽演示两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实验,一般是将两个代替点电荷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到一定距离处,两个小球用导线跟起电机两个极相连。摇动起电机可见,两球的验电羽飞了起来,根据验电羽的分布说明电场线的分布。但如果先将两球离开较远的距离,起电后可见孤立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然后将两球慢慢靠近,随着距离的减小,两球的验电羽作用增强,表现为:异种电荷相吸--验电羽手牵手,同种电荷相斥--验电羽背靠背。这样由动变静的分解,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主动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将一个实验解剖为多个垫底实验
  
  老师做实验时,学生都喜欢看,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此,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看门道。为了降低门道上的坡度,可在这个实验的前面演示解剖出的几个垫底实验。
  
  例如,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实验。可在此实验前增加解剖出的两个实验:
  
  (1)用打气筒对足球打气压下活塞几次(次数的多少由实验的效果明显而定),打气后
  
  叫学生用手摸打气筒,发现气筒的温度升高了(平时已有不少学生知道)。这时问学生:气筒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初中生几乎是异口同声:摩擦!(一些高中生也这样回答)。老师此时不必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再做下面的实验:
  
  (2)将打气筒的出气咀敞开,手握把手将气筒的活塞压下几次〔与实验(1)的次数相同〕,再叫学生用手摸气筒,并且与实验(1)比较后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会得出:实验(1)气筒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压缩气体做功。最后再出示压缩气体点火的装置,叫学生先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现象后再演示。通过前面两个垫底实验,学生对压缩气体点火才会在惊喜之中,知其所以然(燃)。
  
  又如,研究弹性碰撞时可先演示解剖出的两个实验:
  
  (1)让两个等质量的泥球作对心完全非弹性碰撞。
  
  (2)让两个等质量的铁球和钢球作对心碰撞。随后演示两个等质量的钢球作对心碰撞。这样,随着节目越来越精彩,学生也越来越激动兴奋,老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则主动地去探讨弹性碰撞,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将一个实验拓宽为多个纠偏实验
  
  一套实验装置可以演示一种现象。但学生容易片面地认为:用一套装置只能演示出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现象的演示只能用这套装置。为了纠偏,可将一个实验拓宽为多个实验。
  
  例如,在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后,为了避免学生得出:只要断电时,灯都会瞬间变亮的结论,可在断电自感演示器上拓宽演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