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实验 > 文章正文

谈物理演示实验中的“五要五忌”

时间:2009-11-02 12: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注意的几点,对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注意的几点,对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明确直观可靠启发性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就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做演示实验,多安排学生实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测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实验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各种知识的同时自己动手操作,这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参与,这样既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巩固和加强,有培养学生喜好动手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我们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实验过程等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要使实验真正达到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验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除书上的实验外,还有如用手敲桌子、播放磁带让喇叭振动、拨动直尺发声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发声体在振动这一规律。我们利用演示实验都应清楚地显示出实验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再比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有关的结论,即表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然后进一步通过使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得出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实验要操作规范,忌糊里糊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