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抗日战争内容复习八大热点
历史抗日战争内容部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007年是抗战全面爆发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在复习中,辛集中学的孟岩老
历史抗日战争内容部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2007年是抗战全面爆发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在复习中,辛集中学的孟岩老师建议大家关注以下重点难点——
“七七”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在卢沟桥发难,这是蓄谋已久的行动。日军之所以选择这一地点,当然是地理位置重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完成对北平的包围非占此地不可;二是要控制平汉铁路,也非占此地不可。
抗日战争的特点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统一战线
(1)原因: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是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方针制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正式建立: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5)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
主要区别:抗战路线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范围不同,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战略地位不同。
相互联系:两个战场的联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360高考-高考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和采取的基本斗争策略
(1)统一战线内部存在斗争的原因:阶级矛盾的存在,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英美等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扩大,为国民党顽固派所不能接受。
(2)统一战线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原因: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始终未变,中日民族矛盾始终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大业为重,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维护了统一战线;中共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民主力量;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影响;统一战线。
(3)为维护或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重大政策及基本斗争情况:“以斗争求团结”,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政策;确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的方针,反对分裂,反对退步,反对投降;坚持“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民族战争”这一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全面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1)积极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