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新中国历史的复习思路

时间:2010-09-20 1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新中国历史的复习对广大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事件零散,头绪繁多,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强,记忆和理解都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加强系统

新中国历史的复习对广大同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事件零散,头绪繁多,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强,记忆和理解都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加强系统整理安排,可以使复习变得思路明晰,条理清楚,理解准确到位,从而大大提高复习的效果。

  一、首先分清这一时期历史的几个阶段并能概括它们的阶段特征

  1、1950年至1956年称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0年至1953年的特征是恢复被多年战争和国民政府破坏的国民经济。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1953年到1957年的阶段特征是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2、1956年至1966年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阶段特征是发展和“左”倾错误交替存在,成就突出,错误严重。

  3、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征是社会大动乱,极大地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破坏了国民的正常生活。

  4、1976年至1978年为徘徊时期,特征是“左”倾错误和正确思想进行斗争。以“真理标准问题”为讨论焦点。

  5、1978年至20世纪末,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特征是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民的经济生活有了重大进步。

  二、特别关注并对比认识两次重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会议是决定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成功的探索。

  三、以三条发展线索整理思路、串联知识

  1、工业发展的政策和道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历史的探索,所以,既有成功,又有失误。学习的思路和知识要点是

  *1950年至1953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实行统一财经等制度。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3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东北工业区。建成了宝成铁路、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等。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私人资本注意采取“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度。

  *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全国人民热情高涨,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58年开始进行大跃进运动,“左”倾冒进, 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总路线”,大炼钢铁等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工业发展有所回升。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建立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工业生产的正常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76年至1978年,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没有肃清,工业生产发展不快。

  *1978年以后,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80年代城市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体制改革。接着在沿海一带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建立一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格局,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接着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90年代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工业沿着一条健康稳妥的道路快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突出的建设成就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2、农业发展的政策和道路

  同工业一样,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也是一种历史的探索,所以,既有成功,又有失误。学习的思路和知识要点是

  *1950年至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53年至1956年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土地公有制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