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复习大纲]高考能力测试历史基础训练(4)

时间:2010-08-26 17: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答案】 B 12.【分析】 要从背景、阶级来源来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性质由其代表的阶级决定。 【答案】 B 13.【分析】 要结合背景分析。 【答案】 C 14.【分析】 要将革命纲领与诸项法令进行比较。 【答案】 D 15

  【答案】 B

  12.【分析】 要从背景、阶级来源来分析政府的性质。政府的性质由其代表的阶级决定。

  【答案】 B

  13.【分析】 要结合背景分析。

  【答案】 C

  14.【分析】 要将革命纲领与诸项法令进行比较。

  【答案】 D

  1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武昌起义胜利的客观条件主要从背景分析。

  【答案】 B

  16.【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国家主权归君主个人所有,人民群众无任何权力可言,《临时约法》则规定国家主权属国民全体,通过否定君主专制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D

  17.【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历史阐释能力。中国资产阶级变法或革命失败的外因是帝国主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而内因则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其软弱妥协性的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答案】 D

  18.【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深入分析能力。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利益,推行独裁专制是其本性,但袁世凯上台后初期,革命派控制南方政权暂时比较强大,帝制刚被推翻,《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羽翼未丰,未完成与帝国主义的勾结,不敢立即推行独裁统治。综观四个选项,B项最合题意。

  【答案】 B

  19.【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能力。“二次革命”中,孙中山直接参与结果失败,“护国运动”孙中山未直接参与领导以胜利而告终,两次都采取武装斗争方式,结果是一成一败,故可排除A和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是外部客观因素,不是根本原因。二者区别在二次革命仅有国民党领导,但力量分散,难免失败,护国运动得到全国上下各阶层各阶级支持。

  【答案】 C

  20.【分析】 要从“府院之争”的过程中理解美日矛盾。

  【答案】 D

  21.【分析】 要掌握材料的含义,孙中山只认识到南北军阀的实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 A

  22.【分析】 要认识一战期间及战后美日矛盾。

  【答案】 C

  23.【分析】 要掌握蔡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分析其原因。

  【答案】 D

  24.【分析】 要结合一战期间,日本侵华活动来理解,其实质都是想独霸中国。

  【答案】 D

  25.【分析】 要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他表面上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

  【答案】 B

  26.C

  27.【分析】 本题考查对北洋军阀概念的准确理解,要根据北洋军阀的活动和当时中国的现状分析得出。

  【答案】 D

  28.【分析】 分析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从革命手段、代表、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D

  29.【分析】 主要记住四次事件的背景。

  【答案】 D

  30.【分析】 需要联系中国民族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得出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的原因。

  【答案】 D

  二、31.(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并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这三大基础的形成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2分)(2)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任务是推翻“洋人的朝廷”——腐朽的满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3)经验:树立了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权威,提出了革命纲领,进行了武装斗争,建立了革命政权。(2分)(4)失败原因: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二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三是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2分)(5)历史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