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高考能力测试历史基础训练(3)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 28.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对其依据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 B.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大多数 C.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定措施 D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国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
28.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对其依据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而建立
B.革命派在政权中占大多数
C.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定措施
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29.下列运动利用军阀打军阀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反对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30.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
31.试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斗争方式、革命结果、经验教训、失败原因诸因素剖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32.有人认为:“北洋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怪胎,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却以共和国的形式掌权。同时,它从出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孝敬着它的父母。”试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3.《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历史基础训练9答案
一、1.【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和历史信息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能力。“中国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A项符合“不表明”题意。
【答案】 A来源:360高考-高考
2.【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它是资产阶级阶段的产物。其革命发展主要表现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破产则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清政府欺骗人民计划的破产,符合题意。
【答案】 B
3.【分析】 旨在考查学生对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4.B
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清末“预备立宪”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而设置的骗局,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则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提出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封建阻碍,本质上是反对封建专制的。
【答案】 D
6.【分析】 要准确理解“预备立宪”的背景、目的、实质及影响。
【答案】 A
7.【分析】 准确比较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异同,可以从背景、目的、主张和影响进行比较。
【答案】 C
8.【分析】 主要从资产阶级的本身来分析。
【答案】 A
9.【分析】 要区分根本目的与原因。
【答案】 B
10.【分析】 要准确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答案】 C
11.【分析】 要准确掌握保路运动的背景、根本原因、实质、作用以及与武昌起义的关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