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元培学院院长许崇任:三个专业不报不录取(4)
从这样一个规律,我是拿北京大学作为一个坐标,或者作为个中心来考虑这个问题。至于这个规律是不是符合其他的学校,我不知道,你们也不能拿这个规律去推论。这样的数字有什么用呢?我觉得给家长一个很好的参考,就
从这样一个规律,我是拿北京大学作为一个坐标,或者作为个中心来考虑这个问题。至于这个规律是不是符合其他的学校,我不知道,你们也不能拿这个规律去推论。这样的数字有什么用呢?我觉得给家长一个很好的参考,就是我们做一个假设,第一就是北大和清华每年在北京的投档和录取的人数,清华略多于北大一点,我是指的不算医学部,当然加上医学部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我刚才说的都是不包含医学部的数字。那么不包含医学部,这样北大和清华在北京市录取的考生文理科加起来,大概清华稍微略多北大一点,因为他投档的人数多一点。
另外一个数据是根据每年高考的分数来统计,就是他的录取线、提档线够了北大和清华,但是北大和清华都没有录取,就是他没有报,这样的人数占大概将近1/3。这部分考生也许你会觉得你们调查的那年是这样,今年会不会这样呢?我敢保证,因为这是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的数字,所以它应该是可靠的,至少它的可信度应该是90%以上。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你在考虑你的学生一模成绩在全区大排队的情况下,在什么位置你可以有实力报这个。我们举个例子,今年的考生如果是符合我们说的那样比例的话,那么北京市海淀区一模的排名大概250名,就是250名不是太犹豫,除非你这个学生这次考试突然间往前窜了很多,如果他平常的成绩基本上是这样的实力,我觉得就可以报北大。如果你觉得想报小语种争取一下,那270名左右都可以考虑。那么文科它和理科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文科一个是我们招生投档的人数要比清华多很多,我们每年在北京市投档的人数就大约一百人左右,清华只有十几人,所以这个要考虑。另外一个就是实际上由于他招收的人数可能比我们文科人数少很多,所以可能很多都被锁定了。就是从自主招生等等这些途径上相对锁定,而我们应该说文科的考生,绝大多数一定是不会获得加分的,就是所谓的自主招生加分的,因为自主招生的加分绝大多数是在理科上。所以如果文科的考生在海淀区前多少名可以进北大,我是觉得100名上下可以考虑,因为终究人大还吸引一批相当优秀的考生。还有一些考生既不报北大也不报清华的,这些考生要么是境外的学校,就是香港的几所大学,境外的几所大学还包括应该是非中国的大学被录取的。比如说还有一批国内的非常好的大学,像人大、负担等等这样的学校。所以文科的考生他有这么多选择以后,我估计海淀区大概是100名上下可以考虑。
最后我想说一点,刚才提到了一点如何利用好北大招生过程中对北京考生的特殊政策。就是有一条理科前50名满足第一志愿,前100名满足满足前三制,文科的是100名满足第一志愿,200名满足前三志愿。假设说这个考生在海淀区排名在70名,他就非常的有可能进入北京市实考分的前100名,那你就可以考虑我怎么样利用刚才的政策了。那么文科也同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文科考生的文书变化,它比理科稍微的大一点。比如说理科的考生你在某所学校全年级的排名稳定在10名左右,一般来说浮动不会特别大,但文科有时候排名浮动会大一点,这个可以作为你们报志愿的时候考虑的因素。我想关于北京市今年北大的高考政策就说这么多。
最后再说几点专业。除了刚才前三专业、前五专业申报的思路之外,我还说一下,其实这个专业它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而且现在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将来热门的专业。这个我不用加解释,我只是说我们最重要的考虑,刚才几位教授都说了他们如何认识专业等等。其实在我看来北大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北大的教授也好、学校的领导也好,北大的精神和传统也好,都有一个认识,就是把各自进来的学生培养不同的学生。有的学校不是这样的,有的学校是希望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一样的学生,北大是在中国背景里面最有特点的学校,就是希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不一样的学生,可以说这是符合现代教育的出发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