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图)
学院所在老地学楼 北京大学供图 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70年代初期就开始开展了兰州光化学烟雾污染、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等科研和教学工作。北京大学于1978年获环
学院所在老地学楼 北京大学供图
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70年代初期就开始开展了兰州光化学烟雾污染、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等科研和教学工作。北京大学于1978年获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点授权,1985年获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点授权,2000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同时获得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点授权。2002年和2007年环境科学博士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一级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属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环境管理系,以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学院还组织了环境与经济研究所、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科学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注重基础研究与决策支持并重,并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由于国家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的科研工作十分活跃,人均科研经费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各院系居首位。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水沙与水环境科学、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健康。为保障2008北京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学院组织了国际大气化学研究计划(CAREBeijing),负责制定《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北京周边省区市措施》,该措施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为保障奥运期间优良的空气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开展了长达20余年的长期研究工作,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国际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研究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一个范例。学院承担了国家水专项两个项目,在云南滇池的富营养化和湘江的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扎实的研究成果,学院为国家的环境管理制度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决策支持。
学院的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学院的国际环境履约团队获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纪念维也纳公约20周年”保护臭氧层贡献奖,2007年美国环保局保护臭氧层奖20年“Best of the Best award”,2010 年在水沙灾害和大气复合污染研究2个方面的成果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科生培养特色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体系,负责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基地的建设。学院以培养本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核心,着力培育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继续深造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学院正在积极筹办“环境科学”国家拔尖人才计划。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8人,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新老结合的队伍,平均年龄40岁,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人才4人,形成了一支国际一流的团队。
●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 学院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城市与环境学院联合的环境与生态学教学实验中心2010年被评选为北京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参与研究课程计划 学院为每位同学提供了参与研究课程计划的机会,近70%的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开始独立申请参与研究项目,研究计划均由学生独立提出,并同导师进行深入讨论,掌握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优秀的课程培养体系 《环境科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为北京市精品课程。随着国家环境科学类专业拔尖人才计划的实施,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将进一步个性化,并鼓励自主性和研究型的本科课程学习。(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