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简介(组图)
法学院标识——梁羽昊 北京大学供图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毕业生 北京大学供图 历史的荣耀 近现代法学发源地 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其专门学第三门“高等
法学院标识——梁羽昊 北京大学供图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毕业生 北京大学供图
历史的荣耀
近现代法学发源地 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其专门学第三门“高等政治学”开设法律学课程。1904年1月,京师大学堂修订章程,在政法科大学堂内设独立的“法律学门”。1904年由此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诞辰之年。
1919年,法律学门改为法律学系。1952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在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先生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司法部教育司司长陈守一教授,受命出任重建的法律学系第一届主任。1954年9月12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郑重宣布法律学系重新成立。1999年5月26日,法律学系更名为北京大学法学院。
近现代法学大师群星荟萃 中国近现代诸多著名的法学大师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甘雨沛先生(1907~1997):刑法学家,中国刑法学的创建者、开拓者之一,曾经受委托任陈伯达的辩护律师。
芮沐先生(1908~):民法学家、经济法学家、国际经济法学家,中国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创始人。
龚祥瑞先生(1911~1996):宪法学家、行政法学家,为西方宪政思想引入中国做出重大贡献。
王铁崖先生(1913~2003):国际法学家,曾任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
赵理海先生(1916~2000):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曾任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沈宗灵先生(1923~):法理学家、比较法学家,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泰斗和奠基者之一。
张国华先生(1925~1995):法律史学家,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肖蔚云先生(1925~2005):宪法学家,参与1982年宪法的起草,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杨春洗先生(1931~2002):刑法学家,当代中国刑法学的泰斗和奠基者之一。
罗豪才先生(1935~):行政法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致公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
……
北京大学法学院衷心感谢所有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发展、为中国法律教育和法治事业的进步耽心竭虑、乐于奉献的教师!
培养“大气”法律人
追求“大气”的办学理念 法治时代需要精通现代法律精神、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法治时代同样需要重视法律、具备法律意识的各行业顶尖人士。
北京大学法学院并不仅仅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更期望学生有一种宏大、宽广、厚实、高远的气概和气度。具体而言,学生应当:承担历史使命,关心中国问题,素质学术并重。
一方面,法学院要让学生基本掌握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具备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还有跨专业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法学院学生不仅要在未来引领中国法治事业、法学教育的发展,更要在自己最终选择的、可能并非直接从事法律的岗位上,成为拥有法律视野的顶尖人才。
各行各业杰出人才 在追求“大气”的办学方针指引下,北京大学法学院已经培养出不计其数的杰出人物,他们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骨干和中坚,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其中,主要是法学界与法律界的杰出人才,但同时也包括政界、工商界和新闻界等。
李克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袁纯清 中共中央委员、山西省委书记
岑浩辉 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
石泰峰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吴仕民 国家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刘凤鸣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