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谈自主招生 推进改革需勇气|||复旦大学党委书记(3)
秦绍德:这想法理解上有偏误,我们的选拔有一整套系统的做法,而不是简单的一次笔试。如果用应试教育的观念来理解自主招生改革,就会形成一个走不出来的怪圈。 大学自主招生,在时间上并没有自主权 解放周末:从人
秦绍德:这想法理解上有偏误,我们的选拔有一整套系统的做法,而不是简单的一次笔试。如果用应试教育的观念来理解自主招生改革,就会形成一个走不出来的怪圈。
大学自主招生,在时间上并没有自主权
解放周末:从人们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议论声中,您认为值得思考的另一种情况是什么?
秦绍德:我觉得,我们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适应自主招生改革。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碰到的最大冲突,就是教育部在各校笔试、面试的时间安排上下了个“死命令”不能早于1月15日举行。
解放周末:是什么理由?
秦绍德:原因是现在很多学校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想在时间上往前争,越早越好。这确实可能干扰教学秩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出来管。这个命令一下,各个高校都必须在1月15日至春节前这一时间段举行自主招生,否则会影响到3月份正常的高考报名工作。而且,考试不能在周一到周五举行,只能在双休日举行,因此时间安排上“撞车”非常厉害。这反映了教育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解放周末:也就是说,自主招生在时间上并没有自主权。
秦绍德:是的。如果是有序的管理,那么各所大学在春季、秋季的适当时候都可以举行自主招生。现在规定了统一的时间段,学校挤在一起,学生也应付不过来。复旦在决定面试的时间时,只好和其他高校打招呼,尽量错开。
解放周末:许多人抱怨自主招生为什么在两个星期内集中轰炸,原来事出有因。
秦绍德:各所学校考试的时间过于集中,是因为中国没有类似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美国有两种中学生学习水平测试,每种全年都考4次,大学招生以这两个成绩为参考。但中国没有,各高校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出题目、组织考试,成本很高。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个中学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参考依据,但不是绝对依据。
(丁光宏:当前,全国很多省市在推学业水平考试。但它的精度不够。A档比例在20%,而复旦的招生比例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五,无法作为参考。)
秦绍德:假如中国有SAT,我们就不组织笔试了。明确划出一定范围的学生可以报考复旦,直接进入面试,这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对于此类制度安排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及早研究,适应改革带来的需求。
中学教育不应以高考升学率为目标,而应该“打基础、管长远”
解放周末: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大学,更关系到中学。高考这根指挥棒变了,触动最大的应该是中学教育。
秦绍德: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我从一些议论中发现,当前的中学评价体制还有问题。
在这个方面,上海的行政部门明确不再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中学校长,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和市教委已多次明确宣布,外地如山东省也有探索。但是,校长们迫于社会压力,在心目中还免不了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家长对于学校的考评,也还是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所以,不少中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会积极支持大学招生制度改革,认为还是要通过高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
解放周末:中学校长们把高考升学率作为考核的唯一标杆,看来也是出于无奈。
秦绍德:是的。但这种社会评价氛围需要改变。我记得,在我读书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所中学有几个学生考进好大学,学校很自豪,这很正常。但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不是以这个为目标,这仅仅是结果。教育的目标,还是全面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中学里打好基础。我毕业于上海中学,当时上海中学的坚定理念,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上中老校长叶克平的理念很清晰,从来不以多少学生考进清华、哈军工为目标,他给教师提的口号非常朴实“上好每一个45分钟”。同样地,学生们也都知道光有“智”是不够的,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参加文艺社团,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