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山东:2012年夏季高考试题专家评析(二)(7)

时间:2012-06-18 17: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试题的考查目标 1、强调能力立意 今年的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并非单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二、试题的考查目标

  1、强调能力立意

  今年的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并非单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把考查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灵活迁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放在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上,放在对历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上。

  例如第28题,试题给考生的是全新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做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究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第(1)题要求考生回答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第(3)题探讨严复自强主张在当时中国未能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在教材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需要考生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对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的中国近代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作答。与2010年哥伦布题的灵巧、2011年黄宗羲题的厚重相比,2012年第28题的特点是平实,虽然形式、风格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都考查了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问题这一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

  第29题第(2)题要求考生从反对者的角度去理解罗斯福新政,第(3)题则要求考生以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理论为视角评价罗斯福新政,考查了考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由分到合,由史实到理论,由知识理解到知识运用,全面考查了考生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进而考查了考生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运行模式实质的认识。

  第37题要求考生写一篇历史短文,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其实质是对历史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同时,试题采用撰写历史短文的考查形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没有死板、教条的固定答案,为考生留下了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今年试题的设计上,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做到史论结合。但是,大部分试题只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做到论从史出,而不要求考生写出具体史实,突出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有些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史实时,也只要求举一例或几例即可,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向是否正确,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重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2012年试题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对中学历史教学可以起到积极引领作用。第28题在导语中鲜明地体现了试题的立意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引导考生思考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培育考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第15题考查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第16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第29题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合在一起,都是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试题的呈现形式

  1、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

  2012年山东卷历史试题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搭建了一个测试考生学科能力的平台。试题在对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上,既有对以前风格的继承,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1)材料简洁,阅读量减少,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更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2)不刻意追求材料的新奇,重视对材料内涵的挖掘和利用。比如第29题材料三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论述,在山东省现行三个版本的教科书上都有明确的叙述。试题以此为材料,让考生运用这一观点去评价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材料老,角度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设计巧妙。(3)重视新材料,但不惟材料是用。如第35题直接就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问题设问,没有引用新材料,只通过导语和设问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落实了能力考查目标。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