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3)

时间:2010-01-20 22: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降低难度方式:可告知错几项,要求学生看清楚题目;也可在阅卷时,看选对的给分,对一个得一分。 【文本材料分析】对要点的分析概括规定字数,考查学生理解、筛选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思维细微严谨。 2、2008年3月1

降低难度方式:可告知错几项,要求学生看清楚题目;也可在阅卷时,看选对的给分,对一个得一分。

【文本材料分析】对要点的分析概括规定字数,考查学生理解、筛选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思维细微严谨。

2、2008年3月1日下午

高朝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考研(Q吧) 究专家):关于2008高考语文基本情况的思考

一、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1、作文性质不同

平时作文:练习性,着眼于下一篇

高考作文:检测性,着眼于这一篇

2、评卷的心理不同

平时:光环效应,潜在的对话场

高考:暗示效应,孤独的讲评

3风格要求不同

平时:教师的风格偏好成为班级集体风格

高考:对各种风格、写法的作文必须一视同仁

4参照范围不同

平时:班级

高考:参与者全体学生

5评卷方式不同

平时:眉批、旁批、总批、面批

高考:圈出错别字,划出病句

二、这些区别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

2借鉴范文

3学生不要因自己的风格得不到赏识而痛苦。

4建议几次精批细改,同题反复训练

三、新考纲中关于写作的表述

1、论述类文章(定义略)论题要深化,不能只是简单的枚举法、例证法,建议读鲁迅和毛泽东的议论文。

2、文学类文章(定义略)选材最重要:有情感内涵的材料;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像开矿一样);有初步形式的材料。

要善于把日常生活转化为特定的作文主题,选择有情感内涵的材料,在一两个场面中做到“尺水兴波”,行文注意结构的变化,如果是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把“戏”做足。总之,要以情动人,主题深刻,叙写集中。

3、2008年3月1日下午

蔡肇基(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复习探微

第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

大概是从1983年开始,高考试卷上有了完整文章的阅读测试题。二十多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似乎已经把握了命题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和应试技巧。

就我本人来说,也曾提出并回答过如下问题:

1.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主要考什么?

全面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就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1)是什么。不但考查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句子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而且考查文章的手法是什么,其好处是什么,等等。也就是说,阅读时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要有确切的认知,不能大而化之,有丝毫的模糊。

例如:

2004年高考江苏卷:

18题: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 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05年高考江苏卷: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就文章中的某一个现象、观点、事理作出阐释,讲清道理。这个阐释,根据的不是头脑里的固有认识,而是文章的实际内容。

例如:

2002年全国高考卷:

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怎么样。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某一手法,怎样表现某一思想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评价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