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10)
时间:2010-01-20 22: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在探究题中,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姑妄言之。 (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
在探究题中,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姑妄言之。 (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是团结统一的传统, 二是独立自主的传统,三是爱好和平的传统, 四是自强不息的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概括。 有人借助传统的词语,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八个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有人另作概括,指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是: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中华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4)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人生活在世界上面临的基本矛盾有三个: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导致的价值也有不同类型和层次。人的价值可分为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然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自然价值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积极平衡。 上述内容自然没有定论,适当知道一些,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第五个问题,现代文阅读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读懂。整体把握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解答各题。 第六个问题,文学作品阅读要不要重视信息的发现和筛选整理? 仍然要重视这个问题。尽管《考试内容》中没有这一点,但命题者总喜欢一开始就出这种题,只要材料提供了这种可能就行。例如: 1.2007年江苏卷14题: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剖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2007年浙江卷19题: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参考答案: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第七个问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与过去基本相同,是否就没有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有。由于包含的对象太多,因而命题可能会有些不同。两种类型文章阅读题的编拟,难以完全对应一致。比如论述类可以靠概念理解题,传记就很难考这类题。同是实用类,子目较多,如何命题、答题也值得研究。 如果从应考的角度把现代文阅读要求的能力重新表述一下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说: 1.根据语境,因文求解 2.关注信息,广为筛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