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2008年高考历史必须关注的十个问题(2)

时间:2010-10-12 12: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007年四川卷第37题,就是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隋唐、民国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与变革。) 注重王朝之间的交替和变化,注重前后知识的比较,探究原因、影响。在方法上可以文明史范式(主要

(2007年四川卷第37题,就是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隋唐、民国前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与变革。)

注重王朝之间的交替和变化,注重前后知识的比较,探究原因、影响。在方法上可以文明史范式(主要为三个部分: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为主进行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

(1)经济:春秋铁器、牛耕开始使用,战国推广;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战国封建经济发展;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过渡。

(2)政治: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出现;奴隶主贵族逐渐丧失政权,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逐渐确立其统治。

(3)文化:孔子、老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的百家争鸣大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通过对比得出其阶段特征是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变化。

(1)社会经济:北方经济经历反复地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2)经济制度:均田制、租调制的出现。

(3)政治制度: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士族制度发展并达到顶峰。

(4)军事制度:府兵制的出现。

(5)民族关系:出现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为隋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3、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变迁:

(1)政治:大一统到藩镇割据再到局部统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大改变;相权继续被削弱。

(2)经济:宋元经济在隋唐繁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经济重心由开始南移到完成;

(3)文化:由隋唐的繁荣到宋元的高度繁荣,尤其的市民文学的兴起与兴盛。科技在隋唐的基础上发展更为突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4)民族:唐与宋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方式和地位显著不同。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实行汉化的改革,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突出。

(5)对外:指南针在航海上普遍使用;由水陆并举向以水路交往为主过渡再到元朝水陆都较为突出的局面。

4、元、明之间的变迁:注重元、明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总结其变化的趋势及其认识。

5、鸦片战争前后的比较。

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

6、民国之前与民国的比较:注重以现代化范式归纳、比较其在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思想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的表现及其异同,探究其原因的异同。(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