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解读及报考指南(2)
学校招办老师李玮介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只学习中医,他们还要学习西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等西医学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为学习其他中西医学课程打下
学校招办老师李玮介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只学习中医,他们还要学习西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等西医学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为学习其他中西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跟门诊学习望闻问切
学习中医,只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学习。例如,书上讲的“涩脉如轻刀刮竹”,而到底什么样的脉象才是涩脉,如何分辨还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去自己体会。
“把手伸过来”、“伸出舌头看看”、“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在和几个学生座谈的时候,一位同学边聊边给记者号起脉来,中医里的望、闻、问、切四诊被她用了一个遍。尺脉有些弱,舌头上有红点,说明睡觉少而有热象……这位同学诊断得还真是头头是道儿。
中医五年制(实验班)的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有各自的课外导师。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学生可以尽早地进入实践环节。老师要带着学生出门诊,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给学生讲解知识。
老北京人常说,买药到“同仁堂”,看病到“国医堂”。这里说的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对外医疗服务的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名师们在那里展示精湛医术、服务大众,而同学们也在那里跟门诊、抄方子,见习、实习,体悟老师心法、传承中医学术。
现在,学校还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教学实习医院。近年来,学校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2医院、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学生在这里学习,能享受较好的实习实践条件。
博物馆像部教科书
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每年入学报到后,大一新生都要先到博物馆感受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在博物馆三楼的中药综合展厅,灵芝、知母、人参、红景天……近600种常用中药、1500多份中药标本、近300种药用动物剥制与药用植物浸制标本以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在此陈列。
四层的中国医学史展厅,收藏了历代医药文物10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它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
除了供学生参观外,博物馆还向全校开设了“中华医学与文物”“药用动物学”“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等选修课程,并进行科普讲座,利用馆藏资源全方位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同学们觉得,博物馆就像一本生动形象的中医药“教科书”。他们在这里能了解中国医学史的走向,能通过标本和图片形象地认识中药从原动植物到饮片形成的过程。
吃饭也可学养生
在这里,养生在校园里处处可见。位于学生二食堂三层的药膳餐厅可谓最具养生特色的一个亮点。记者来到药膳餐厅时,师傅们正在准备午餐。吧台旁边的柜子上,一格一格的小抽屉给人感觉像个中药店。芦荟、百合、天麻……抽屉里装着制作药膳的食材。
服务员推荐了一道菜品———苁蓉四宝坛,据说是这里的招牌菜。服务员说,每一道药膳菜品都会配上一张养生功效的小说明。苁蓉四宝坛的功效便是:苁蓉甘而性温,咸而质润,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
除了药膳餐厅,其他的学生食堂也带有浓厚的养生氛围。午饭时间,记者在学生餐饮服务中心看到,每个打菜的窗口上面都写着一种食物的养生功效。比如,一层的一个窗口上面的灯箱中就写“海带,中药名:昆布。味咸、性寒、无毒。功效:泻水去湿,破积软坚。———《玉楸药解》”。
可见,同学们在这样的校园里,随时随处都能学到养生的知识。
今年招生两亮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