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高校:大连理工大学解读及报考指南
大连理工大学 在大连理工大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学校发展紧密相连: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 大连理工大学是
大连理工大学
在大连理工大学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学校发展紧密相连: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
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屈伯川、钱令希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术大师和著名教育家先后在此执教。总占地303万平方米的3个校区,硬件设施完备,办学条件优良。独特的“精英人才”办学理念,为众多学子成为精英人才搭建了平台。
工科课堂里的人文气息
走在大工校园里,不同的道路栽种着不同的树木,别具特色:汇英路两侧的杉树笔直高大,书阳路两侧的梧桐孔武遒劲,理工路两侧的银杏内敛大气……
上午8时50分,我们来到大工的阶梯教室。课堂上,王博老师正在讲授《材料力学》的“叠加法”,听课的200余名学生来自全校的多个专业。
王博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了“叠加法”在“梁”的建造中的作用。每讲到一个演算公式或新的内容,王博都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讲完一个内容后,多媒体投射出的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席慕容的散文《窗前的青春》。就在学生们惊奇时,王博朗诵道:“青春有时候极为短暂,有时候却极为冗长。我很知道,因为,我也曾如你一般地年轻过……”
王博朗读完后,教室里发出会心的笑声,学生们用掌声来表达对老师朗诵用意的理解和支持,课堂上涌动着暖意。一位学生低声告诉记者:“老师念的这篇文章既让我珍惜现在的时光,又给了我学习上的鼓励。”
在大工,最受欢迎的地方是图书馆和教室。现有馆藏图书265.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0832种(本地电子图书资源量4900GB),71个平台、220个各类中外文数据库的图书馆,给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平台。教室里的“占座”现象,充分反映了大工的学风盛行。平时教室里总是满座,有的学生为了占座,甚至买来桌布提前铺在课桌上。
大工化工学院的一位学生说,漫步大工,到处都能看到学生学习的身影;漫步大工,可以看到学生一边走一边谈论、和时间赛跑的景象;漫步大工,即使还没上课,教室里已坐满……
创新实验班——学生眼里的“特种部队”
在军队,特种部队是从军人中挑选精英,组成战斗力强大的特殊战斗团队;在大工学生眼里,学校也有一支由精英组成的“特种部队”,他们就是创新实验班。
大工现有化工环境生命类、电气信息类、机械土建类3个创新实验班,今年又新增“钱令希力学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在相关省区拟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录取学生多为高考高分考生,经过特殊培养,他们都在各自专业上具有较强的能力。
机械类创新实验班二年级的张宇航说,在别的专业,如果需要做一个团队研究项目,常因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人而难以组团,但在创新实验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同学们分别来自机电、多媒体等不同专业,一个项目需要的各个专业人才都能找到,比如做一个机器人研究项目,随便在班里就能把需要的人员找齐。在创新实验班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专长,其中张宇航就曾多次在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等比赛中获得国家、国际大奖。
大工招生办老师吴迪介绍,该校从2006年起,从入学的新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入创新实验班实行特殊培养。2008年开始,创新实验班招生计划单列。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实验班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一年级时按学科门类培养为主,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精深教育;二年级时按学科大类进行重点培养;三年级开始,完全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除各院系相关专业的英语或日语强化班外,分流至各个类别中的相关专业学习。同时,学生还可在几个实践班里任意选课。(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