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填报指导 > 文章正文

记者走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解读及报考指南

时间:2011-04-20 15:4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中国农业大学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衣食无忧,百姓安居。坐落在学院路上的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科类院校的最高学府,建校百年,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国人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为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衣食无忧,百姓安居。坐落在学院路上的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科类院校的最高学府,建校百年,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国人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富足殚精竭虑。

  早春3月,记者来到中国农业大学,感受这所百年学府的历史、今天和未来。

  百年农大百年辉煌

  3月的农大校园里,加杨、白蜡已经露出了新芽。在东校区的校园里,外墙斑驳的老式教学楼,道路两侧高大而安静的树木,彰显着农大浓郁的学习氛围;造型时尚现代的运动馆、漂亮新颖的学生公寓,彰显着农大的年轻思想和活力。

  起自1905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的中国农业大学,已走过百年历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历经百年风雨,农大已发展成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位列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名单。

  农大目前设有14个学院,涉及农、工、理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农大名师众多,1500余名专任教师中,5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500余名教授中有众多“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学术才俊,已培养出1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

  在为国家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服务我国农业大发展上,农大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在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据统计,近10年来,农大共获国家级科技奖42项,省部级科技奖257项,942件成果获得授权专利。

  本科转专业不再设“门槛”

  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说,今年是农大的“本科教育改革年”,学校将从转专业制度、双学位、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新生研讨课、考试制度改革、教育国际化等多个方面,对本科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其中,已经实行的“本科转专业不再设门槛”政策,一经公布,便受到学生欢迎。

  根据这项政策,农大无论是一年级新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都可申请转专业。申请时,对学生的成绩不设限制,对申请转入的专业也不设限制,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可在本学院内部转,也可申请转到其他学院的专业去,各学院也不对转出学生设置限制。

  周旭峰说,取消转专业门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无条件转专业,如果有些热门专业申请的学生过多,也需要对申请者进行选拔和淘汰;如果根据国家招生政策不允许学生转专业,或学生本身条件不适合新专业,也将不被新专业接收。据了解,本学期农大已有227名学生成功转入新专业,提交申请但未能被接收者主要是因为只选择热门专业且竞争失利,填报非热门专业者只有9人因相关原因未被接收。

  刚刚成功转入新专业的杨蒙说,转专业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改变了以往一个专业学到底的情况,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

  专业安排分数优先

  针对今年招生政策和规定,周旭峰向记者作了介绍。

  记者:中国农业大学录取时有专业级差吗?

  周旭峰:2011年我校在专业安排时不再设专业级差,以实考成绩为主要依据,采取分数优先的方式。

  记者:2011年在京招生专业和计划情况怎样?

  周旭峰:2011年在京投放计划与去年持平,总计划为275名,其中理科219名,文科56名。有30个专业按9个大类招生,学生经过一到两年的基础段学习后,再选择具体专业,此外还有23个按专业招生。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略有增加,其中理科85名,文科40名。

  记者:近年农大在京的录取分数怎样?

  周旭峰:近年我校普通专业的录取最低分,理科一般超出重点线60分左右,文科一般超出重点线30分左右。如2010年、2009年、2008年在北京的理科录取线分别高出重点线76分、50分、62分,文科分别高出24分、33分、25分。从考生排名情况看,录取最低分一般排在全市7500名至10000名左右。(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