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高校:中国科大全方位解读及报考指南
北京考试报记者郝娜、刘海燕从合肥发回报道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拥有逍遥津等诸多三国遗迹,被称为三国故里。合肥还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这里,远离喧嚣,不争世俗,
北京考试报记者郝娜、刘海燕从合肥发回报道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拥有逍遥津等诸多三国遗迹,被称为三国故里。合肥还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这里,远离喧嚣,不争世俗,安静清幽,是个安心学习、做学问的好地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每千名毕业生出一名院士(主)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填词的校歌。50多年来,这首歌伴随着科大培养出一批批高精尖拔尖创新人才,见证了科大人一次次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
1958年创办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有45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千分之一,居全国高校之首。这也使得科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的摇篮”。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让科学触手可及
精英教育,是科大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每年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
“我们办的是精品大学,不求大,不求全,但求精。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是‘精英’教育,希望以充分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招生就业处处长蒋一介绍。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
建校之初,学校每个系都和中科院的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曾兼任过校系领导,亲自为学生授课,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介绍给学生。每年约有300名中科院科研人员到校授课。他们还承担了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讲义、指导学生论文等工作。这样的办学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们颇有感触地说,科学在这里触手可及。“所系结合”的模式不仅让他们能尽早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还能够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课题。
教学重基础 每个学生都学数学、物理
漫步在科大校园,经常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包,骑着自行车赶往不同的教学楼上课。学校的老师说,他们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院士。在科大校园,与院士擦肩而过并不是件稀奇的事。
走进灰砖红窗的校史馆,“肇启京华”、“弦歌继起”、“世纪新篇”等16个展厅向我们讲述了科大的前世与今生。
建校以来,中科院一批著名的科学家都在科大担任各系主任,并亲自给本科生上课。这种重视基础课教学、越是名家越要上基础课的传统,一直沿袭到今天。目前,在科大讲台上,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高达94.5%。
数学、物理、信息、英语等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蒋一介绍,这些基础课程为低年级本科生构建了一个全校基本一致的基础知识平台,利于培育学生厚积薄发的能力。
科大在国内高校率先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选送高年级本科生到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目前,全校每年有60%的本科生进入院所进行毕业实践或完成大学生研究计划,进行系统的科学训练。这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
科大本科毕业生的读研率高达70%以上。科大学生获得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出国留学的比例在国内高校中是最高的。
选我所爱 学生自由转专业
在科大,转专业是常事。现就读于统计与金融系的大四学生刘超,高考时选择的是数学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他在大二时申请转专业,并顺利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统计与金融系学习。刘超说:“在科大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专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