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典型案例分析(一)(2)
方案3 同上 第一志愿:清华大学 1、XXXX专业 2、XXXX专业 3、XXXX专业 4、XXXX专业 5、XXXX专业 (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A北京交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B北京工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C首都经贸大学(专业服从
方案3
同上
第一志愿:清华大学
1、XXXX专业
2、XXXX专业
3、XXXX专业
4、XXXX专业
5、XXXX专业
(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A北京交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B北京工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C首都经贸大学(专业服从调剂)
分析:此方案比上一个方案的覆盖区间更大,也更加稳妥。可以看出,依据这种志愿规划即使失误再多一些,也多半会落到北京工业大学甚至首都经贸大学,相对比较稳妥。这种报志愿的方法,避开了一部分高分二志愿考生,但压制了一部分相对低分的二志愿考生,是一种比较主动的报填报志愿方案。也是一种稳上加稳的方案。选择这种方案的考生,往往因为志愿压力小,高考更容易考出高分,所以这种情况反而使得考生更容易实现一志愿目标。
方案4
同上
第一志愿:北京大学
1、XXXX专业
2、XXXX专业
3、XXXX专业
4、XXXX专业
5、XXXX专业
(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A复旦大学(专业服从调剂)B北京邮电大学(专业服从调剂)C首都经贸大学(专业服从调剂)
分析:这种方案是三只爪的设计,兼顾满意度和录取,覆盖范围大,这也就是跳一跳、稳一稳、保一保的模式。其特点是如果巧遇复旦小年,生源不满则极可能命中复旦,撞上大运。再就是如果考生成绩稳定但北大调档线高(大年),达不到,则最大可能是投档到北邮。被北邮录取也是不错的结果,否则如果发挥失误,心甘情愿拿首经贸兜底。这是一种理性的方法,可见也是一种比较理解录取规则的志愿填报方法,知道用好也敢于用好每一个环节,不浪费每一个志愿。但这种方法仅仅适用于一部分考生,也不是每一个家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因此争议较大。
方案5
同上
第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北京邮电大学)
1、XXXX专业
2、XXXX专业
3、XXXX专业
4、XXXX专业
5、XXXX专业
(专业服从调剂)
第二志愿:A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B北京工业大学(专业服从调剂)C北京工商大学(专业服从调剂)
分析:最后一种方案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方案,从大厚本上不难看出,每一年都有一部分考生采用了类似这一原理的方案,成就了北航或北邮的高分现象,这种选择可能与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没有普遍性的理解和解释,仅供参考。
另外,这种方案中,北京邮电大学可以替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位置,实际上就看你优先选择那所学校,目标学校也基本上在这两所学校中产生。
总之,你看懂了这些近似疯狂的方案,就能够理解了作为招生录取人员感悟的第一志愿和二志愿的意义和目的往往是和家长不一样的。
填报志愿是不能够公式化的行为,尤其是网上咨询,覆盖面大,容易引起同一性认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最好的咨询方式是小范围的个性化咨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现有的条件是非常不容易实现的,家长可以采取纸条或邮件的形式提问,必要时将开通MSN直接咨询。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