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填志愿:高考志愿决策实务(八)(2)

时间:2011-03-29 13:2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平行志愿真就如某些人所说,强化了分数至上和应试教育吗?是它造成了高校录取学生分段集中吗?笔者认为,问题绝非如此简单。在实施平行志愿前,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段的确比较分散,但那是以大量学生高分低就甚至落榜

平行志愿真就如某些人所说,强化了分数至上和应试教育吗?是它造成了高校录取学生分段集中吗?笔者认为,问题绝非如此简单。在实施平行志愿前,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段的确比较分散,但那是以大量学生高分低就甚至落榜为代价的,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学生,才给低分学生通过志愿技巧进入较高层次学校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也就是说,这样的分散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自由选择,恰恰相反,正是志愿录取规则剥夺了学生自由权利的结果。在以前的录取规则中,相当部分高校(尤其是热门高校)一般在第一志愿都招满了学生,因此,高分学生在填志愿时,只能将一所高校定为第一志愿,如果不幸没有被它录取,那么他很难有机会进入同一档次的其他高校,而只能进入更低层次的学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就。于是,一些低层次的学校便录取到了高分学生,而这便给分数低,但志愿报得凑巧的学生进入较高层次高校带来了机会。因此也就出现了有人所说的,原来报考的学生分段分散,有利于高校在多个层次的学生中进行选择。但我们并不认为它有助于素质教育,它并不是招生时引入了素质教育指标体系的结果,而是在录取时有部分学生志愿填报失误造成的。显而易见,这种录取规则是以剥夺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为代价的,它大大地强化了高校本位。采用这种近乎拉郎配的录取方式,有些高校即使招到了高分学生,但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皆不满意,在学习上必然大打折扣,最终将无助于人才的培养。

而实行平行志愿后,则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他们可以在同层次的三到五个学校中自由选择,不会再有比他分数低的学生先于他被这几所学校录取。由此,也就出现了学校的分层,同一分数的学生进入同一层次的学校。学校很少有机会录取到高于自己层次的分数的学生。因此,有人就抱怨:学校的招生自主权被压缩,选择范围缩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但须知,在现代社会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录取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看上学生,还要学生看上你。惟其如此,学生才有进步与成才的动力。因此,用过去拉郎配的方式录取高分学生,必然是行不通的。那么这时,我们就要问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报考比自己分数层次低的学校?这就是我们的观念!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分配大学毕业生时,往往根据高校的层次确定分配去向,比如国家重点大学,一般都分配到中央部委,而省级重点学校,则一般为省级机关或企业,一般院校则分配到普通用人单位。因此,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录取学校的层次,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的一定好于普通院校,一本院校毕业的,一定好于二本院校,依此类推。所以,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分数来选择学校,我的分数能达到哪一层次,决不降到低一层次。可见,这才是造成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报考学校因分数聚集的根本原因。而平行志愿仅仅是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这一问题,通过志愿填报规则改革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改造人们的观念,即以分数选择学校的观念,才是实现高校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现实来看,社会存在也已经具备了改造这一观念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经改变了过去名牌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的现实。由于实行了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自主择业,现在,无论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只要是学到了真本事,就一定能在人才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广泛地向学生宣传这一事实,进而引导他们在升学决策时,决不能仅以分数这一因素选择学校,而要将自己的兴趣、职业潜能及未来的就业做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第一因素,其次才是看分数。如此,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会在自己分数所能达到的层次及以下的学校中,科学而谨慎地运用自己的选择权,进而选择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为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