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填志愿:高考志愿决策实务(八)

时间:2011-03-29 13:2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第一节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解读8.1.1 平行志愿:填报改革一小步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对升学志愿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规则将会产生不同的志愿决策策略。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要对志愿填报规则了解清楚。从大趋势来

第一节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解读

8.1.1 平行志愿:填报改革一小步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对升学志愿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规则将会产生不同的志愿决策策略。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要对志愿填报规则了解清楚。从大趋势来看,志愿填报规则不断开放,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更加科学。近年来,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则改革步伐加快,总体来讲,大多数省份采用以下几种规则:

1、考前估分填志愿。也就是考生在高考前根据自己在学校的排名情况来填报志愿。我们知道科学决策的前提是信息的充分掌握,但这种方式,在高考前,也就是连考试还没有进行,就让学生填志愿,而录取时却根据考生志愿及高考成绩来录取。这就很容易出现学生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不相符合时,志愿填报失误,要么是填得高,考得差进而落榜;要么是填得低,考得高而被录取到学生不甘心的学校。由于这种方式较大的失误率,许多省份已经停止使用。目前国内只有北京、上海两市采用这种方式。这其实是最落后的填报方式,因为学生填志愿必须有明确可靠的信息,但这种方式仅是依靠对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的。也许有人要说,这种方式能保证以平时的综合素质进行选拔考生,但综合素质再高的学生在录取时还是要看高考成绩的,如果临场发挥正常,则可以被录取;如果发挥失常,则升学无望,所以这时决定学生能否录取的不仅有高考成绩、志愿决策,还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让这种偶然性对考生的录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则当然是机制设计者的失败。因为,我们高考录取的基本原则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即看谁的成绩高,品德好、身体棒,而不是看谁的机遇好,运气好。

2、 考后估分填志愿。也就是高考结束后根据自己对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志愿。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有所进步,毕竟参加了高考,自己的分数大体有个估计,所以志愿录取率要相对高一些。但依然存在着信息不充分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分数,不知道自己在全省的大体排名,还是需要估计分数线后,才来决策,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这类方式的省份有河南、陕西、黑龙江等少数省份采用。

3、 考后知分知线填志愿。这种方式又比前面二者进了一步,学生不仅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还掌握了自己在全省的大体排名,及各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这就为学生准确决策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依然是半吊子工程,没有将充分的信息给学生。也就是,学生仅仅知道了自己的分数,自己的排名,但却并不知别人要选择哪所学校,因此依然会出现有些学校扎堆,有些学校无人问津。因此也无法完全避免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的问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包括四川省)实行了此种志愿填报方式。

除此而外,在志愿设置方式上许多省份也进行了革新,实行平行志愿。教育部今年还专门向各省推广平行志愿的设置方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以实行平行志愿的上海为例,其中第一批、第二批可填报4个平行志愿;第三批可填报8个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批次都按高考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也就是说,考生不会因为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失去同批次二三志愿的录取机会。平行志愿是相对于过去只能填一个第一志愿而言的。原来,考生在填志愿时,在第一志愿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如果自己的分数没有上这所学校的调档线,那么只能进入第二志愿更低层次的一些学校。这就造成了许多高分落榜的学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允许考生在第一志愿多选几所学校,一般为四所。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分数没有达到这四所学校的第一所调档线,那就再看是否达到第二所学校的,如果达到,就投到第二所学校,否则,又看第三所学校,第四所学校。学生在填志愿选择这四所学校时,相对来讲,其水平都比较接近,所以可以极大的规避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的风险。然而对于平行志愿的改革,有些专家学者却认为造成了唯分数论,强化了应试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对此笔者不能苟同。(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