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中的热门――综合解析核工程与技术专业
引言: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能源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
引言: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能源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如能对医疗、卫生用品进行高效消毒和灭菌等。然而,核能是把双刃剑,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毁灭: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制造的恐慌阴影至今仍笼罩在人们心头。由于核能技术的这种特殊性,我国各高校开设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涵盖的知识面宽、知识密集、技术超前,且自动化程度极高。本期我们特向大家介绍国内高校开设该专业的详细情况。
院系概况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以理工结合为特色。
该系现设两个本科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设有硕士授予权专业5个,博士授予权专业5个,其中“核技术及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三个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还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该系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授中有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5名。另有校外兼职教授13人,其中6人为院士。拥有以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国家专业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科研、教学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所属学科为核科学与技术,主要从事核工程领域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培养核反应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专业之一。学科下设反应堆工程、核技术应用与辐射安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方向,曾为我国第一座核电厂――秦山核电厂的研制和设计,承担了多项研究项目并参加了前期的设计工作。
该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学及研究人员共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实验师4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7人。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核能与热能工程系所拥有的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均是全国高等院校反应堆工程专业的第一批学位授予点。四十多年来,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培养了约两千名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等研究课题数十项。并先后承担了大亚湾核电厂、秦山第三核电厂和连云港核电厂的核电基础理论培训任务,并分别编写了配套的培训教材,为我国核电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我国高校第一个硕士、博士点,在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反应堆安全分析方面拥有多名知名专家、教授。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在核工业系统以及中南地区有重要的地位。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湖南省首批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和湖南省与国防科工委共建专业,现有一个硕士点,其教学科研与核工业生产紧密相连。
该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7人、副教授13人,中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近年来该院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5项,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下设热能动力工程系、核能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系,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
该学院现有教工98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4人。“九五”期间,学院获省部级奖励46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其中动力定位型工作母船和双工型沉雷探测与打捞潜器获国防科技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近20余部。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海军、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骨干力量。(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