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坚持统考不动摇就是坚持改革不动摇(2)

时间:2012-06-14 01:05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以上这些弊端,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容忍了。特别是其中“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的项目,如外语考试,既已成为定例,大家都不再说什么。现在民众普遍忧虑的是,走后门的途径越来越多,完全凭“裸考”成绩升学的越

  以上这些弊端,大多数人已经接受、容忍了。特别是其中“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的项目,如外语考试,既已成为定例,大家都不再说什么。现在民众普遍忧虑的是,走后门的途径越来越多,完全凭“裸考”成绩升学的越来越少。像“航模”这样的奢华贵族运动,在个别省份竟然也成为一种高考加分条件,这还有天理吗?朱清时是个理想主义者,大家信任他。但诸多高校一边想方设法对自己教师的子女降分录取,一边还高门大嗓地呼吁“自主招生”,能不让百姓心里添忧甚至添堵吗?

  现在,很多人都对高考不满,有的是不满其“低效率”,有的是不满其“不公平”。也有的学者比较奇怪,同时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呼吁取消高考,“埋葬高考制度”。既说:高考改革的方向只能是“效率”而不是“公平”,又说:作为改革对象的现行高考制度只解决了“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公平”问题,左右互搏,反正从哪个角度说高考都不对。

  为了论证自己的先入之见,有人对距今仅30来年、还近在眼前的历史都进行了颠覆性叙述:“30年前,我们为什么要恢复高考?显然是为了‘效率’而不是‘公平’。与原来的‘推荐方式’相比较,考试方式明显有利于城镇居民而不利于农村居民。与‘推荐方式’相比,恢复高考以后城镇居民的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明显提高。”

  但1977年8月初,在著名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第一个当面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的武汉大学(微博)教授查全性,当时讲述的理由却恰恰相反。他说:“解放前升学要靠钱,解放后17年要靠分,现在靠什么?靠权力。群众有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不推倒‘十六字’的招生方针(即志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招生走后门的现象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查全性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甚至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邓小平听了这些意见后当场表态,同意恢复高考制度。“不需要学文化”,无效率也;“只要有个好爸爸”,不公平也。恢复高考,则同时大幅度地增进了效率也提升了公平——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今年上半年,各大高校都在一拨接一拨地举办1977和1978级校友毕业30周年聚会。但我觉得,恢复高考(并且取消“政审”)的历史意义,还仍没有得到充分的估价。它解放了人——不仅是作为生产力的人,而且是作为社会细胞的人,激活了板结的社会阶层结构,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起点。它与稍后进行的农村地富及城镇工商业者摘帽、右派改正、平反冤假错案等一起,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赢得了广泛而牢固的民意支持,进而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才有中国今天的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说,坚持统考不动摇,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仅仅因为如朱清时等大学校长们普遍认可统考选拔人才的相对有效性,也不仅仅因为民众基本信任以统考来分配受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性,而且也因为统考符合国际惯例,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只是统考的组织者,有的是政府,有的是社会专业考试机构,有的是一群学校,各有不同。但不管叫“联考”、“会考”还是“什么考”,全国性统考还是分地区统考,反正都是统考。我们常说美国大学招生如何灵活,其所有的灵活也都是建立在统考的基础上。没有SAT(或者ACT)成绩,恐怕很难找到好的大学收你。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招收中国的“小留学生”,就基本上以其在中国国内参加高考的成绩为有效依据,这也是一种认可。

  与国外先进做法相比,我们的缺点主要不在“统考”,而在“统招”——在招生环节政府介入过深过细,大学的自主权过小。这方面的改革,完全可以在坚持统考的基础上来进行。譬如,某大学的物理专业在招生时,愿意把物理成绩在总分数中的权重放大一倍甚至两倍,考古专业希望把考生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部分的成绩单独统计并划出最低线,这有什么不可以?有的大学希望在统考之外自己再组织一次笔试或者面试,这有什么不可以?(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