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长称加分制度改革将使奥赛回归本位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奥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也将调整,加分认定程序将更加严格。虽然教育部这项加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奥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也将调整,加分认定程序将更加严格。
虽然教育部这项加分政策调整2014年才正式实施,但昨天无论在中学还是高校,这个消息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明显,高考作为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只是加分政策的调整,却足以让中学乃至小学产生连锁反应。
清华北大都要保送生,奥赛是捷径
江苏每年因各学科奥赛获奖而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大约有300400人次,而参与到奥赛大军中的人数却相当惊人。
南京一所名牌重点中学的竞赛负责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大约有一半学生报名参加,真正进入辅导班的估计占到1/3,也就是300多人左右。这只是一所学校的情况。没办法,学校拼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而北大清华这几年在江苏的招生中,保送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要在高考中真刀实枪地去考进北大清华,那相当难,搞奥赛则是个捷径。学生也愿意搞奥赛,为什么?虽然机会渺茫,但和残酷的高考比起来,这毕竟还是一种便捷地升入名牌高校的途径。其实最后两手空空回来的总是占到大多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惊人的,每周两次固定的竞赛辅导,天天做竞赛习题,如果通过预赛参加集训,还会全面停课,至少个把月。回来再补落掉的课,不偏科是不大可能的。
南通一位名牌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在某些学校,已经形成了可怕的奥赛链,从初中就开始着重培养尖子,到高中强化,有些学生高一就拿到了奥赛保送资格,但学校为了荣誉,逼学生每年都参与,每年都拿奖牌。据称有一位学生就在奥赛考试答题时故意只写答案,没有一个步骤,以此来抗议。还有的学校为了抓保送,把学生集中起来,只强化一门竞赛学科,完全放弃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完全是赌博心态,赌赢了高考就免了,赌输了,高考也完了,因为偏科太严重了。
奥赛保送生比创新大赛让人让心
过去的保送通道中,的确给一些人留下了空子可钻,奥赛获奖相对来说还是凭实力的,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些项目,我们就曾经发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南航招办副主任张鹏介绍说,有一个因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而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他的发明创造让教授们相当感兴趣,但这位学生在参加保送生考试时成绩很差,数学只考了十来分,于是在专家面试环节中,专家让他对自己的发明做深一步阐述,他顿时张口结舌,没办法说清楚。后来调查发现,这名学生的父亲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高校没办法去一个个鉴别当时获奖的真实性,我们只能根据测试情况不录取他。不过,这也说明想钻空子的人的确有。
中学校长:这下好了,该走的都走了!
昨天,一位网友用几个带走来总结这项政策调整:带走的是很多人对竞赛的信心,急功近利的人全都离开了,剩下的是真正喜欢奥赛的人。带走的是竞赛班的编制(一般这种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并非让里面的学生学竞赛用)而江苏两位奥赛强校的校长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
人肯定少了,但这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海门中学校长石鑫:(海门中学每年获得奥赛保送资格为10-15个左右)
取消奥赛保送资格,对奥赛而言是一种本色的回归。也让我们深思,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更合适?
我国的奥林匹克竞赛在国际上是相当出色的,一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二是我们的确投入了大量的专门阶段训练。实事求是的说,从人才培养角度,这未必是很好的发展方向,那些奥赛获奖的孩子未来到底有多少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我不敢乐观。很多东西一和高考挂钩,自然就功利起来了,甚至变得畸形。取消竞赛保送,可以预见到的变化是,愿意搞奥赛的学生少了,学校不再为此比拼了,参与者将是去伪存真的。这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将来奥赛的含金量也更高。(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