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语文高三一轮复习选做题分考点详解11
选做题参考答案 一、 (08广东卷) 【参考答案】 1.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
选做题参考答案
一、
(08广东卷)
【参考答案】
1.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
2.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迁移能力。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3.不正确。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酿成直觉的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以及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4.①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②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③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④强调独立自足的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的考察较具综合性,它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首段中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实际上是全文脉络的起点,以下各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第二段论诗的见必为直觉,第三段进一步论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的不同,第四段写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第五段写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纵观全文,首段提出问题,接下来三段仔细思辨,逐层深入论述直觉对于诗的境界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第五段从形象的完整性角度论述诗的境界。)
二、
()
【参考答案】
1、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读懂文章段落,进而领会全篇的基础。此题选项设置,有的是从文中截取的,有文中语句变式表达的,有对文章语句含义片面或绝对化解说的。关键是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文中的例子。)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分析和归类,从而理解文章。)
3、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设问的方式是两段的关系,要注意区分两段之间侧重点的不同来,既要看到他们的异又要能在同上进行总结。)
4、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推广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解题时要通读全文,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找到对应的区间,进行概括。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的观点往往都是在进行了大量的比较或者论证后才说出来或者开头就摆出观点,所以应该从开头或者结尾中找灵感。
三、
(07广东)
【参考答案】
1、(4分)①被访者的基本情况;②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③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