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1
一、(2007年高考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一、(2007年高考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华夏,鲜见其俦俦:同类。
B: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训:开导。
C: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具:饭食。
D: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劝:劝说。
答案及解析:D。劝:勉励、激励。在中学教材《劝学》中就已经出现,这种用法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结合文意下文卒为盛德则更容易理解。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泰性明知人的一组是()
①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②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
③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
④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
⑤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答案及解析:D。①②分别表明的是符融、李膺对郭泰的了解和赏识而不是郭泰的性明知人,据此可以排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泰观察人时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特点并予以积极的理解,可以说郭泰作为一个善于识人的人本身就是人才。
B、郭泰在游学洛阳期间,深得符融、李膺的赏识,郭泰在与二人的切磋交流中才学突飞猛进,从此名震京师。
C、郭泰非常善于据言观心,他从孟敏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他的善于决断,与之进一步交流又了解了他的德性。
D、文章对郭泰善于识人的记述详略有致,其中对茅容的叙述最为详尽,而对屠户、士兵等人只是简略的概述。
答案及解析:B。做此类问题,重要的就是要有原文意识,把每一选择项与原文相关文句对照,是不难发现问题的。比如此题无中生有,原文中只有符融、李膺对郭泰的赏识,而无郭泰与二人的交流切磋。
参考译文:
郭泰学识广博,善于讲论。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符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李膺与他相见,说:我见过的士人多了,没有赶上郭林宗的。他灵敏卓识通达朗悟,高尚雅致精到渊博,当今华夏,很少看到能与他相比的。就同他结为好友。于是,他的名声震动京师。后来回归乡里,士绅儒生一直送到河边,送行的车辆有数千辆,李鹰同郭泰同船而渡,各位宾客远望着他,以为他是神仙。郭泰善于识别人,喜好称赞开道读书人,喜欢周游四方。茅容,四十多岁了,在乡下种田。有次和农夫们在树下躲雨,大家都面对面地蹲着,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神色)更加恭敬;郭泰看到后对他感到惊异,于是(向茅容)请求借宿。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泰以为是招待自己的;茅容分了半只鸡给母亲吃,余下的半只在食橱里放置,自己用粗菜和客人一起下饭。郭泰说:你的贤良远远超过了一般人!我为款待客人尚回减少对父母的供养,而你能这样做,你真是我的好朋友。郭泰站起来,向他拱手行礼,鼓励他读书学习,茅容终于成为有很高德行的人。巨鹿郡人孟敏,客居在太原郡,有次他挑着的瓦罐掉到地上碎了,他看也不看就离开了。郭泰见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瓦罐已经破了,再看它又有什么用!郭泰认为他有辨别决断能力,和他谈话,了解了他的品德性格,就鼓励他外出学习,孟敏后来便闻名于世。陈留郡的申屠蟠,家里很穷,被人雇去做油漆工,鄢陵县的庚乘,年少时就为县衙当看门卒,郭泰见到他们,都很惊奇,以后他们都成了名士。其他被郭泰赏识的人中有的是屠户、卖酒人,有的是士兵,因为郭泰的称赞荐进而成名的人很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