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究:“考试大纲”解析
高考是选拔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学生。显然,高考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必须注重能力考
高考是选拔考试,旨在选拔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学生。显然,高考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必须注重能力考查,让那些基础扎实,能力强的考生得以发挥和表现他们的水平。
化学高考《考试大纲》指出: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一、能力要求
根据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和化学学科特点,以及闭卷笔试的测量方式和多年命题实践,对测量的能力可作如下初步的界定: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
高考化学考查的观察能力可概括为3项:
(1)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变化是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伴随着有能量变化的过程。观察这些过程,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当属重要的观察能力。但是,观察能力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同,高考所考查的是一种较为深刻的观察能力。例如,镁在空气中的燃烧是初中化学里安排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发出强光虽然是最明显的刺激信号,但这却不是最本质的现象。最本质的现象是镁燃烧时有白烟的生成。如果仅仅注意到前者,这还只是一种肤浅的观察;如果还能突出注意到后者,则是一种深刻的观察。高考试题所要考查的是全面的观察。
在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图形、模型时,也要求从中获取应得到的大量信息,观察也应该深入,并且与加强思考相结合,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例如,对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形(或模型)的观察,如果只注意到一种离子的周围最接近它且距离相等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那还是不够的;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到与之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同性电荷离子的数目。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是化学观察能力的重要特征。
(2)对自然,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
对自然现象、科学发展、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的观察,是从中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在社会实践中的观察,其化学现象是十分广泛和错综复杂的,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是观察者已经掌握了的,但更多的却是观察者所不掌握或不完全掌握的。仔细观察进而引起思考,探求事物的发生原因,这样,就扩大了化学的知识面,使学到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相当重视化学与社会题目的设置,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考查考生的这种观察能力。
(3)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直接观察事物的表象,这仅仅是认识的第一个环节。观察之后,还必须经过头脑的思考进行初步加工。所渭初步加工,就是将从观察中得到的印象初步加以分析,从中提取事物的特征;或者在对大量事物观察中,能归纳同类书物共有的特性;还包括对所获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出表象的简单规律,初步加工的目的,在于对有关事物及其简单规律进行正确描述,并形成记忆或简单判断。
观、察这两个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只看,,不想,不经过思维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高考化学试题中有许多试题是考查考生观察后初步加工的能力的。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还常常出现某些曲线和图形。由于这些曲线和图形里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却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规律,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对信息加工的能力薄弱,则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