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的解读(5)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照题设情景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事实上包括了两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照题设情景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事实上包括了两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即: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它与第一项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以后者为信托。不可能想象,自己的知识都靠从别人灌输而来,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的考生,可以在高考的有限时间内,能够迅速地将题设信息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如05年全国理综卷,04年江苏卷的框图题)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这一条也是新增加的,它主要强调的是三维想象能力,三维想象能力可以通过分子结构模型及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加强训练。如CH4、P4、SiO2、金刚石、NaCL晶体结构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05年全国理综卷27题)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掌握学习学派的创始人布卢姆在他的学习目标分类中,把评价作为认识领域的最高的水平。
当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时,通过从各个不同角度的评价,选择最佳,在科学实践中这是一类很复杂,很深刻的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都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其中分析和综合又是比较和论证的基础。
高考化学试题的一题多解是屡见不鲜的,在多种解法里,有的十分简单,有的相当烦琐,饶了很大弯子才的出答案.目前在评分标准上还未能对这些方法有效的给予应有的区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研究和改进.但是那些不能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考生会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导致答案不完全.这也形成一定的区分。
(6)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众多学科的工具,数学进入某一学科,就意味着这门学科从定性发展到定量阶段,也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化学学科就是这样的.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飞跃,因而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高考化学试卷中某些计算题是典型的拉分题(05年全国理综卷29题,03年全国理综31题与周期表结构相关的计算题),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作答,只好放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种理想的抽象思维能力。
4.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且随着学校层次的增高和年龄的增长,自学越发显得重要。
在高考化学试卷中,考查自学能力的主要承担者是信息迁移式题型。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自学能力有三项: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新信息的能力。
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信息,是对考生自学能力的最低要求,考生通过阅读题干信息,将之完全吸收过来,是这些信息成为自己化学知识的组成部分.这些信息可能是考生没有学过的,但却早已成为其他书刊所收入的化学知识,也可能是近年来化学学科某个分支的新发展,它可能涉及化学基本理论,无素化合物以及某些具体反映等等,信息可能很明确的对将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引导,也可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这样各不相同的题给信息,考生应该用不长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全面吸收,这就需要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2)将试题所给新信息,与课内已学习的有关知识集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题给信息与旧有知识有机地结合,以形成相应的新知识网络,也即对旧有知识进行新的加工,使之尽可能多方位的深化,融合了新获得的信息,而从不同方向强化了旧知识,为回答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基础,这是此类能力的基本要求。
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平时学习养成自我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对教师的讲授和教材内容提出置疑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再学习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任何疑问的人平时不肯或不能深入钻研问题的人,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问题考查的能力要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