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用特色构筑未来(图)
下课的学生走在处处是风光的校园里。本报记者 刘海燕摄 建工梦想,用特色构筑未来 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刘海燕 早春3月,阳光明媚,坐落在北京展览馆旁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派安静祥和的气象。走进校园,
下课的学生走在处处是风光的校园里。本报记者 刘海燕 摄
建工梦想,用特色构筑未来
北京考试报记者 马海丽 刘海燕
早春3月,阳光明媚,坐落在北京展览馆旁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派安静祥和的气象。走进校园,目光所及,是不多的几座层数不高且外墙多为古旧红砖的平顶教学楼。迎着春风暖阳走过的教师和学子目光沉静,人景交融,散发出工科院校特有的厚重朴实气息,就如同他们铺的路、盖的楼、修的桥那样。而建院人的梦想是用特色构筑未来。
首都规划建设人才的摇篮
在北京这片土地上,铺路,无论是环线还是主干线,或是快速路联络线;盖楼,无论是体育馆,还是旧城区住宅改造;修桥,无论是立交桥还是高架桥,处处都有建院人的身影。他们或测量规划,或设计建模,或监理施工,或铺管架线。难怪有人说:“建工学院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首都每一延米的建设,都有建院人参与,北京每一寸土地都洒满建院人的汗水。”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和建设,一批批从这里走出的校友参与完成了一项项重要工程,一位位大师也成为建院人的骄傲。李昶,1976年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任副总指挥;毕延龄,主持设计了北京十几个水源厂站;苏兆林,组织了北京市二、三环道路的方案审定和建设,为北京市道路的整体发展、解决交通拥挤做出了贡献;范励修,参与的工程包括建国十年大庆的天安门广场及游行大道等国庆工程,亚运村地区的道路立交工程、我国第一条快速环路——二环路,我市第一条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等三条高速公路建设……桥梁、道路、电站、体育场、地铁工程、大型社区、旧城改造等,都有建院人的倾心参与。
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开设有本科专业26个,覆盖了工、管、理、法、文5大学科门类,可培养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涉及的各类人才,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外还有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北京地区计划招收1510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招办主任李雪华介绍,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北京地区参加本科一、二批次招生,外地目前参加本科二批次招生。今年北京地区本科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计划招1510人,预计新增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历史建筑文化保护和艺术设计3个专业。
学院在北京本科一批次继续预留20%左右的计划招收平行志愿考生。根据以往录取情况,本科一批次中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去年一批一志愿录取最低分在一本线上50—60分,其他专业线上10分就有较大希望;一批二志愿报考要比分数线高出40分左右才能投档,专业选择余地相对较小。考生要想读热门专业,最好一志愿报考。本科二批次一志愿录取最低分在线上20-30分,因没有计划预留,本批次计划连续6年一志愿完成,考生最好一志愿报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录取原则主要是:加分到专业、同一志愿中分数优先、没有专业级差、没有美术加试、没有男女生比例限制等。为了丰富校园文化,鼓励体育、艺术等特长 生报考,同等情况优先录取优先分配专业。
体检方面,学校没有特殊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色弱考生限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色盲考生限报建筑学、城规、工设、地位、无机非、给排水专业,不能识别单色导线的考生限报管理类专业,不能识别单色字母的学生限报计算机类专业,近视大于800度的考生限报土建类、材料类、环境类、测绘类等专业。
三分之一学时安排实践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冯萃敏介绍:“在校期间,建院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要用来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他们毕业后,对实际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没有陌生感,立刻就能成为来之即干的实用人才。”(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