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走一条大学教育的新路
阅读提示 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等都在尝试大学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问家”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成立之初因其课程设置“小众”和培养目标“高端”,一度引来种种质疑。 随着新
阅读提示
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等都在尝试大学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问家”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成立之初因其课程设置“小众”和培养目标“高端”,一度引来种种质疑。
随着新一届学子入学,已升入大二的博雅人在这一年收获了什么?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大学生涯又有何不同?
《诗经》、《荷马史诗》、《古典拉丁语》、《早期中国文明》、《外国美术史》……翻看博雅学子的课程表,人们不禁要问:这是本科生学的吗?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这些就是本科生学的,博雅学院不分专业。”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近年来,中国大学不断扩招,如何在教育大众化时代体现‘精英’教育?目前,国内一流大学普遍提倡的通识教育值得探索,‘博雅’教育就是最好的尝试之一。”
培养目标不是“端个好饭碗”
“学生们正努力奠定博雅学院的良好学风,他们爱学习、爱思考”
10月27日,中山大学第三教学楼213室,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正在畅谈《“灵根自植”的意思——一个“新亚人”的反思》。学生们认真听讲,专心笔记。“其实,听得也不是特别懂,所以先记下来,多研究几遍,应该就能理解深入一点。”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大二学生王宇说。
“新生报到后,经学校规定的报名、遴选程序,获录取后进入博雅学院学习”;“博雅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学院,学生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贯彻跨学科跨领域教学,毕业后发给哲学(博雅)学士学位”……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规定,加上“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才”的宗旨,2009年上百名学生报考首次招生的博雅学院。
自愿进入博雅学院的学生,显然看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院第一年遴选了33名学生,今年27名,其中不乏考上国际贸易、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学生。王宇2009年考入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后来考进博雅学院。他说自己虽是理科生,但中学起就酷爱人文社科,读了很多文学、历史方面的著作。“看到博雅学院的招生简章,觉得很适合自己,就决定报考。父母开始很没底,但尊重我的意愿。”女生颜荻原想出国就读文理学院,但了解博雅学院后,觉得不出国也能受到理想中的教育。
“端个好饭碗”不是博雅培养学生的目标,“培养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是我们的目标。当然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至少要到大三,我们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哪些适合做学问,哪些适合就业,对他们进行一个发展方向上的分类评估。但首要的在我看来已经做到了。那就是,一所好大学首先校园本身要构成‘书香社会’,学生要有‘读书人’的气质和品格,能认真读书,认真做人。”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欣慰地说,一年多来教学的成果超出他的预想,“学生们正努力奠定博雅学院的良好学风,他们爱学习、爱思考,正在努力读书、努力学做人。”
“我们不是不考虑就业,而是觉得现在考虑就业为时尚早。高中老师告诉我们,本科要读一个宽泛点、基础点的学科,到研究生了再去读应用型专业,这样对自身成长有利。”就像王宇说的,博雅学院绝大多数学生都立志读研深造。
注重阅读、讨论和写作
“博雅学院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后达到的程度,不是其他专业学生能比的”
10月23日晚上,博雅学院一楼学生活动中心非常热闹,33名首届博雅学子在这里迎接一个月前刚刚进入学院的新同学。交流中,这些博雅新人获得一个信息:博雅学院的学习很苦、压力很大,但获益良多。
学习很苦,倒不是课程非常多,恰恰相反,博雅学院的课程很少。大一第一学期,除了英语、体育等必须的公共课,“专业课”只有《诗经》、《古希腊史诗》等5门。和其他学院一学期动辄上十几门课相比,博雅学院的课程很基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