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高职专业含金量七大因素(2)
2、出身。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值得关注:有一批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一批老中专,尤其是国家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它的职业培训力量还是很强的。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
2、出身。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值得关注:有一批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一批老中专,尤其是国家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它的职业培训力量还是很强的。而有些民办的高职院校开办历史比较早,经验丰富,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在就业市场有很高的口碑。
3、在校生规模。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大学的最优规模是不超过1万人。规模太大,就业很麻烦。此外,高职不同于普通本科,对教学设备要求非常高,在校生规模太大就会导致设备紧缺,影响培养质量。但同时,如果学校规模过小,比如只有一两千人,也有其他的问题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虑。
4、评估状况。判断一所高职是否正规,看它是否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非常重要。这是国家对所有办学的高职院校都要进行的一次评价,从2005年到2010年陆续开展,国内所有在册的学校都要评。没通过评估的,就进入“暂缓评估”序列,这起码说明该学校办学时间较短,硬件不一定达标。
5、“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双师型”,即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教师和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双重资质和能力。有些教师即使不是工程师,但也在企业干过,熟悉工艺流程、掌握相关操作技术,也可纳入这个范畴。“双师型”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说明职业教育的成熟度和水平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不是由专业机构评定,学校提供的指标可作为参考,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情况加以判断。
6、校企合作、定岗实训以及订单式培养等项目的数量。从这几种数量当中,往往可以看出该学校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足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引起了行内业内的兴趣,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足够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推算出就业前景。
7、国家级、省级、教职委及教育行业内的精品课程数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
必须注意的是,高职收费并不一定比普通本科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要注意这个学校能否提供奖学金及助学贷款。因为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尚未得到银行提供的助学贷款服务。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