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填报指导 > 文章正文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魅力展示(图)(3)

时间:2011-01-13 10:28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在校内不同学科研究的结合方面,学院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比如由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发起成立,由社会学系、法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就有我们的老师参加。他们参与撰写全面反映国

  在校内不同学科研究的结合方面,学院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比如由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发起成立,由社会学系、法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就有我们的老师参加。他们参与撰写全面反映国内公民社会发展和研究状况的“蓝皮书”,参与公益组织的非盈利性培训以及其他的研究、交流活动。最近,有老师代表学院参加了由北大历史系、国际关系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研究项目,题目是“文明的网络:比较文化与比较政治”。历史系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国际关系学院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新闻传播学院则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各自都把本学科研究上的优势发挥了出来。这方面还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此外,我们学院政府传播研究,也引起政府管理学院老师的兴趣,一些基础性的合作已经开始。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学院也是积极推进,大力支持。不少老师逐步将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向实务界延伸和拓展,或者针对实际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阐释,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目前学院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总局、卫生部等政府部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都有合作项目,不少课题正在进行中,包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大型媒体集团发展研究》、《中国报业与广告业关系研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发展战略研究》、《中外公共传播模式研究》、《公共卫生事件传播中的风险沟通研究》等等。其中的一些研究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对该部门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传”要义之三:创新与传习

  最近这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9年,在教育部备案的新闻学类专业已超过八百,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中。新闻传播专业显然已经成为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如此众多的新闻类专业中,每一个学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如何定位,办出特色,就成为学院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有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阶段有若干个专业方向,包括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大众传播、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广告学、编辑出版、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媒介经营管理等。学院是依托北京大学这样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建立的。对于新闻传播教育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资源。因此,在教学与研究方面,我们通过“借势”,也就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之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思路是,依托北京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道路。培养知识广博、学养深厚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是邵华泽院长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之外,学院还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具有多学科(起码是两个学科)的知识储备,毕业后能够胜任在某一专业领域中进行深谈、深访、深度报道的工作,以及在新闻传播相关领域中进行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采写、报道等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客观上要求从业者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成为“通识”型人才。因此,最近这些年,学院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选修全校通选课,选修第二学位。目前我们的本科生中拿到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第二学位的已经占到学生(本科生)总数的50 %。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专业实务课程除了由院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外,还较多聘请实务界专业人士来上。与实际部门的接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实用的知识,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业界最新的动态和信息。此外,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包括创办院报院刊,在校广播站、电视台实习,自己动手制作专题片、录制节目,利用假期到媒体实习等等,以便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熟悉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